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13)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或“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構成,前者像“一”字形,後二者像“八”字形 。而且,這兩種符號在經文中和在具體筮卦中是應當區别對待的:在經文中,它們應當作爲陰陽爻畫符號看待;而在筮卦中,它們仍然是表示爻體的數字 。另外,張先生將出土殷周易卦與出土西漢《周易》卦畫看作高度一致的,這本身在方法論上是缺乏反思的 。楚簡《筮法》的整理和出版更带來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在卦例中,爻數“一”實際上表示數字“七”!由此,又最大限度地顛覆了張政烺先生原初的設想,真正揭開了《周易》卦爻畫的構成及其來源的秘密 。在《筮法》中,易卦以六、一(七)爲經爻,爲卦爻畫的主幹,而以四、五、八、九爲用爻,爲變爻 。其三位卦完全是由六、一(七)兩爻構成的 。這一發現,可以應用於同期及稍後的戰國卜筮祭禱簡易卦、清華簡《别卦》和秦簡《歸藏》,甚至可以推廣於出土殷周易卦,因爲後者從概率上來説,也是以六、一(七)兩數出現的次數最多的 。從性質來看,楚簡《别卦》和秦簡《歸藏》易卦均爲陰陽爻畫,它們純由六、一(七)兩爻構成 。不過,衹有當它們處於陰陽觀念之中且以陰指稱經爻六、陽指稱經爻一(七)的時候,它們纔可以稱之爲陰陽爻畫 。《筮法》簡的爻數“一”表示數位“七”,完全可以應用於《周易》系統 。楚簡本、帛書本和漢簡本的陽爻畫均作“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陰爻畫,楚簡本、漢簡本作“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帛書本作“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均爲“八”字形 。長期以來,學界普遍認爲爻畫“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即由數字“一”抽象化、陰陽化而來,致使對於整個爻畫的來源陷入了困境和誤區之中,這個誤區就是對於陽爻畫“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之數字來源的錯認,這個困境就是數字錯認之後導致無法由揲蓍法(大衍筮法)説明其來源 。現在,由於“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或“一”)在易卦爻畫中表示數字“七”的發現,使得《周易》卦爻畫之來源的問題變得豁然開朗,且對其回答充满了實證性 。在出土三本《周易》中,“
丁四新|從出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文章插图
”(或“一”)可以看作數位“七”的省形,而陰陽爻畫就是由七、八兩數構成的,它們來源於由大衍筮法産生的四象數,另外兩個數位——九、六則被安排爲爻題,在經文中使用 。這是一種十分精緻且必要的文本構造和安排,但直至今天這一秘密纔得以徹底破解 。與戰國《周易》相對的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周易》卦爻畫更接近於所謂數字卦,從長安西仁村陶拍所載易卦來看,其時的卦爻畫是以六、一(七)爲主體的,這説明《周易》卦爻畫的構成及其來源可分爲兩個大的階段,在戰國早中期經歷了一次大的變革 。
總之,易卦可分爲本卦和用卦,本卦指在三易經文中,以經爻表現兩種爻畫之一般形式的卦畫;而用卦即筮卦,是以揲蓍法在具體占筮過程中演算出來的卦畫 。從“用卦”來看,“數位卦”的概念可以成立,有其單獨命名的意義 。所有筮卦(包括所謂卦例)均可稱爲數位卦,不過它們畢竟是本卦的當下應用,因此不存在完全獨立意義上的所謂數字卦 。即使在殷周時期,數字卦(用卦)也與其本卦相爲表裏;而即使在今本《周易》系統中,也存在所謂數位卦,這即是具體的占卦用卦 。在先秦,五十五數的揲蓍法和五十數的揲蓍法占住了主導地位,前者可稱爲天地筮法(天地之數的揲蓍法),後者則稱爲大衍筮法(大衍之數的揲蓍法) 。這兩種揲蓍法的不同,就决定了易卦爻畫的構成及其來源的不同 。前一系的卦爻畫以六、一(七)爲爻體,這見於商周易卦、楚簡《别卦》和秦簡《歸藏》等;後一系的卦爻畫以一(七)、八爲爻體,這見於楚簡本、帛書本和漢簡本《周易》 。其中,清華簡《筮法》以“一”表示數字“七”,對於相關問題的解决起着關鍵作用 。單就《周易》來説,大衍筮法是對於天地筮法的簡化,而由於揲蓍法的變革(簡化),遂導致其卦爻畫的構成及其來源相應地發生了改變:在西周至春秋時期,以六、一(七)爲爻體;在戰國時期則以一(七)、八爲爻體,出土諸本及今本陰陽爻畫即由其抽象化和觀念化而來 。雖然從現象來看,所有的筮卦都可以概稱爲數位卦,但是在筮卦背後都有其本卦(本體),本卦分爲純由六、一(七)和純由另一(七)、八構成的兩系,并體現在經文卦畫的書寫上 。後一系在戰國中期陰陽觀念化之後被命名爲陰陽爻畫;至於前者,筆者根據天數地數的分類法,而認爲它們已具有天地性質 。而無論命名爲陰陽爻畫還是天地爻畫,都説明它們置身於宇宙論意識之中 。一言以蔽之,《周易》在先秦經歷了從五十五數揲蓍法到五十數揲蓍法,從爻體六、一(七)到一(七)、八,從天地性質到陰陽性質的巨大轉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