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一世界,一曲一知音”。中国著名典故欣赏( 八 )


然而,打碎了旧王朝后,他却不能建立一个新王朝 。而刘邦,以一地位低微的亭长出身,与他的平民追随者们一道,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
勇猛之余,项羽残暴的一面也相当惊人 。早年攻襄城之战中,由于秦军誓死不降,襄城被攻破后 项羽将守城将士“皆坑之” 。巨鹿之战后,项羽下令将秦将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军将士全部坑杀 。汉高祖二年,项羽还支使手下杀了“义帝” 。手下谋士韩生劝项羽不 成,说了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立即被项羽烹杀 。项羽还烹杀了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等人 。
然而,残暴并非项羽的致命伤 。项羽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联盟 。秦亡 之后,天下纷争 。项羽曾经自封西楚霸王,并以裂土分封、功臣为王的方式分封天下,但这次分封后,诸侯们并没有效忠自己 。由于他的残暴和赏罚不明,使得他在 诸侯间缺乏公信力 。分封之后回到徐州不到才几个月时间 ,就已经反叛四起了 。正如贾谊所说,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里的仁谊当然是一种政治手段 。项羽显然不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的人物 。
刘邦最后与项羽决战时,和韩信、彭越相约合力伐楚,当时韩信、彭越没并有发兵 。最终刘邦承 诺把齐地封给韩信,梁地封给彭越,两人才引兵而来,这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分封臣子,而是以对等的资格结下了分地之盟 。所以,与其说楚被汉灭,项羽败于刘邦之 手,不如说项楚实际上为被诸侯的联盟军队所灭,汉高祖不过是联军领袖罢了 。
两军阵前,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刘邦虽在气概上虽已略输一筹,但他不以为意,大笑着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更有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的人 。
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接近尾声,双方会战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三十万汉军围住了十万楚军 。汉方为瓦解对方军心,就叫兵士们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离 家已久,早已厌倦了连年征战 。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 。一看大势已去,项羽已无计可施,对虞姬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唱完便拔剑自刎而死 。项羽后来逃到乌江边,面对滔滔的江水,仰天长叹道:“此天亡 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拔剑自杀 。
后人根据这一段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十面埋 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 。明朝王猷定为明代琵琶演奏家汤应曾写的《汤琵琶传》中生动的描述了这支曲子 。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 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 。“金声、鼓声、剑努声、人马辟易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 。胜负已见分晓,一片哀怨的 “楚歌声” 响起,英雄末路的项羽发出“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后有“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等等 。
《楚汉》后来演化为两个不同的版本,即《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虽然反映相同的历史题 材,但两支曲子立意完全不同 。《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和汉军,重点内容是“十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等,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而 《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和出军,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乐曲沉雄悲壮,又凄楚宛转,重在描述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诀别的场面 。前者是赞歌,后者则是挽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