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琴曲最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东汉后期 。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这次刺杀变成了一 则民间故事 。在这则故事里,聂政杀的不是韩相,而是韩王 。聂政也不是为严仲子而行刺,而是为父报仇 。原来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 。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 。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 。聂政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认识自己 。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 听” 。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了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 。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一举刺杀了韩王,为父亲报了仇 。后来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的不是聂荣,而 是聂政的母亲 。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
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 。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
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 。这个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 。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 。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 。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
嵇康曾被钟会指责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独立不羁,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 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即便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司马昭也不允 。为了铲除异己,司马氏早已族灭了曹爽、 何晏等八家名门望族,如何会对嵇康这个名士下不了手呢?
《广陵散》虽“声调绝伦”,但历来有人批评《广陵散》“最不和平”,“愤怒躁急”,有所谓 “臣凌君之象” 。想必嵇康当时在刑场上以此曲来抒臆积郁于胸中的不平 。曾著有《声无哀乐论》的嵇康,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 感无关 。嵇康临刑时,神气不变 。但曲为心声 。不知嵇康面对大辟之刑时如何在 “怫郁慷慨”处,表现出“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势,从而以此曲作为对强权的最后反抗?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
文章插图
三、《平沙落雁》 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 。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
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 。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 。《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通 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荷兰结婚的风俗礼仪禁忌 雪茄做“媒人”
- 云南临沧彝族结婚风俗 有趣的“西卡”信物
- “药草皇后”泡水喝护肝肾强免疫,春天吃最好
- “人面桃花别样红”是什么诗句?
- 春末穿衣时尚被“短上衣+长半裙”承包了,简单好看,值得借鉴
- 今年初夏一定要有的“白色系单品”,照着穿清爽又气质,太好看了
- 扔掉你的小黑裤吧,夏季最离不开的是“牛仔裤”,清爽百搭很显高
- 老婆是我下属,总是不听我的,给我带来管理上的难题怎么办?
- 面相学之识别面“色”
- 为什么“太岁头上不可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