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语文试题(17)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
相关链接: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哎,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 。”呀 。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27 .D28.借助鸷鸟、吴钩来表明自己虽处境艰难,但内心充满了矢志报国的自信与豪气 。29.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 。
不同点: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中作者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 。辛词抒发的则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
【解析】2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理解赏析的能力 。
D.“ 直接描绘”错,“何当”是“何时”的意思,“报君恩”“却系单于头”均为诗人想象的内容,属于间接描绘 。
故选D。
28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意思是,我要像鸷鸟一样独立于寒枝之上,要像大丈夫一样佩戴吴钩 。“鸷鸟立寒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作者化用屈原“鸷鸟之不群兮”之句,以鸷鸟自比,表达虽然处境艰难,但志向不改的愿望 。“吴钩”是自己内心豪气的光辉写照,表达出一种自信的襟怀 。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 。作者以鸷鸟自况,自认为还是佩带吴钩的大丈夫,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可见作者报国之志矢志不渝 。
29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
这两首诗中都使用“吴钩”这一意象,而这一意象代表了战争 。两诗作者借助“看吴钩”“佩吴钩”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
王昌龄作为盛唐诗人,诗歌充满着一种豪迈气息,无论是深处逆境还是顺境,始终保持着一种自信的人生态度,“吴钩”是自己内心豪气的光辉写照,表达出一种自信的襟怀;辛弃疾身处南宋南渡后苟且偷安的政治局面下,则有着一种哀伤的情调,突出报国无门的悲愤 。
王诗抓住“报君恩”“系单于头”分析,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不变,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 。
辛词抓住“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析,此处作者直抒胸臆,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