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描述到解读:民间传说中的知识生产
如今,许多民俗作品因其研究价值或研究意义而备受诟病 。这并不是否定学术著作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的可靠性,而是可能从研究之初就没有提出更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的真实问题,导致大量学术作品的描述比深刻的描述更肤浅 分析更多的是一般的猜测解释,而不是“有见地”的解释 。同时,重描述轻解释,重意义阐释轻机制阐释,进一步导致大量重复性学术著作的产生,知识贡献率低 。因此,在讨论民俗学的学科危机和民俗学学术知识的生产时,需要重新审视学术研究中描述与描述、阐释与阐释的关系 。
(一)从解释到机制:民俗经验分析的回归
概述了四种解释形式:惯例、故事、规范和专业表达 。显然,对于民间传说,我们给出解释的方式应该是专业的表达方式 。自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以来,人类的主体性被重新发现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人类行为的主观意义已成为社会人文学科的重要学术兴趣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行为不再被视为隐藏在客观结构背后的行为,也不再被视为其他事物的偶然现象,也不再被简单地视为对社会激励或条件的简单反应” 。尤其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行动意义,已成为各社会学科关注的焦点 。但事实表明,近年来对行动主体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俗研究缺乏公信力和更广泛的可解释性 。由于行为者的行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难以证实或证伪,相关研究本身缺乏理论建构性,也没有产生具有普遍解释力的论据 。换言之,主观感受和行动意义的低效导致以它们为研究目标的学术实践最终失去了它们存在的合法性 。对此,阿兰·图海纳曾尖锐地指出,“社会学的目标是通过演员所处的社会关系来解释演员的行为 。我们不能根据演员自己的意识来解释他的行为,因为我们无法解决参与者相互交互表示冲突的问题 。”
当然,中国的一些民俗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注重实证分析的实践理论的价值 。在等人看来民俗学属于哪个学科,“实践方法反对许多当代思维路径,包括理智主义、表征主义、个人主义(如理性选择理论、方法论个人主义、网络分析)、结构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系统理论、符号学,以及许多类型的人文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理论不再特别强调行动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头脑中发生的事情,而是更多地强调这些行动者本身的行为及其社会后果等问题 。“人文社科能否取得进步,关键不在于是否研究人,是否关注生活世界,而是如何研究人的生活,研究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没有解剖刀生活 。”为了更好地说服大众,民俗学是时候调整其研究倾向了民俗学属于哪个学科,即从对“虚幻”演员意义的研究回归到对各种关系的经验机制的研究 。所谓回归经验机制研究,其实就是寻找民间事件与社会事实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进行因果或相关性的解释 。正如张世山所说,“真正意义上的村学研究,不仅是呈现被长期蒙蔽的村民生活和文化,更要呈现村民的文化实践和价值建构过程” 。
引入机理研究的本质是把问题意识放在琐碎的材料中,在创造理论的过程中找到突破口 。简单地说,就是在发现和提问的基础上寻求因果解释 。解释社会现象是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被解释项目的基本类型是事件 。解释它是引用更早的事件作为解释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 。”同时,“由因引起果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理论概念来概括,也可以需要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来解释,但关键是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是,原因‘如何’导致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事物、事件或事件的解释既是理论的价值,也是产生新理论的过程 。因此,现代民俗理论的建构可以尝试从对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现象或民俗事件的解读中寻求可能性和可行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 学术造假遭重罚58岁兔子体内将人血加入兔血
- 河北科大:韩春雨是否“学术不端”并未明确认定
- 用神命理学术语的概念作个解释,你了解多少?
- 2018年金融硕士研究生申请之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考研真题汇编
- 八字学术博大精深,能将其学会与人断命者命者即可
- 2010学院本着巩固和提高院内学生的学术水平来举办此次学术沙龙系列活动
- 台湾的数据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访问网址:校内IP访问
- 学术数学题 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答案是这样的!!
- 民俗学学科统摄性概念的缺乏与真研究问题的学术思路
- 2018年金融硕士考研:上海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考研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