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国|前综合意识与中国哲学的起源

     

王兴国|前综合意识与中国哲学的起源

文章插图
    王兴国 , 哲学博士 ,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与国学研究所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 , 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问题之一 。近几十年以来 , 考古取得了重要进展 , 出土了大量的器物与文献 。与之相应的是 , 余英时、牟复礼、许倬云、苏秉琦、赵仲牧、刘文英、苗启明、郭静云、李泽厚、陈来等学者从思想史、文明史、考古、思维等角度对中国文明、中国思想文化的起源进行了新的探索 , 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 。不过 , 直接对中国哲学起源问题做专题研究的成果仍不多见 。本文着眼于前综合意识到哲学思维的演化 , 对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作一初步的、具有试探性和猜想性的论述 , 祈请方家指正 。
    一、从“集体无意识”到“前综合意识”与“哲学思维”
    考察中国哲学的起源 , 必须从考察中国古代先民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入手 。要探讨思维的来源 , 就必须探讨意识的起源 。广义上说 , 意识活动是人心灵机能的反应和表现 , 这是基于生理学的常识 。但如果停留于此 , 那不仅没有说明意识的起源 , 而且忽略了意识的内容及其丰富性、复杂性 。唯有把人的心灵活动机能与现象世界的事物关联起来 , 才能对意识的起源和意识的内容给予解释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 , 此处引入荣格(1875-1961)的“集体无意识”(Kollektive Unbewusste/Collective Unconscious)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 , 人类的心灵拥有一种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差异的共同基底(Substrat) , 即所谓“集体无意识” 。这一为全人类所共有的集体无意识心灵结构 , 不仅包含了能够变成意识的内容 , 而且包含了使人做出相同反应的潜在倾向 。就此而言 , 集体无意识可以看成是对超越所有种族差异的相同大脑结构的一种心灵表达 。它不仅是人类可以互相理解的基础和保证 , 也是世界上有各种相似甚至相同的神话主题和象征的基础与前提 。
    集体无意识是作为其对立面的意识产生的根源 。一切有意识的想象和行动 , 都是在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并且与它保持着联系 , 尤其在意识的清醒度与自觉性还不够高的时候 , 表现得格外显著 。因为这时心灵的各种功能 , 更多地依赖于本能而非有意识的意志 , 更多地受情感而非理性判断的操控 。在这一状态下 , 原始的心灵健康得到了充分保证 。然而 , 这只有在保持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才能维持 。一旦环境改变 , 尤其是对道德的要求提高后 , 心灵就无所适从了 。更多依赖于无意识而非有意识选择的个体 , 容易生成明显的心理保守主义 。相反的另一端 , 是意识要发展 , 就只有通过对陌生事物的吸收和同化 , 才能扩大意识的广度和高度 。与无意识相反的意识则倾向于自律自治 , 具有反抗那些一直压制意识的无意识原型的精神 。在意识及意识的意志与无意识及无意识的原型的冲突中 , 无意识被压到了幕后 , 意识结构就有可能从无意识的原型中解放出来 。也就是说 , 意识结构是从无意识的原型中解放出来的 。这里所说的“解放” , 是指意识结构对单纯本能的挣脱 , 最终获得一种丧失本能或至少是一种与本能处于对立的状态 。意识受必然偏执(例如意识中心自我的极度放大)的激励而远离无意识原型 , 最终导致了无意识基本结构的崩溃 。于是原始人丧失本能 , 失去方向 , 或变得神经质 , 纠缠于一些不可能的情况和问题 。这在精神病理学看来是需要治疗的精神疾病 。精神错乱是被无意识的内容控制 , 这些内容不可能为意识吸收 , 意识从根本上否认了这些内容的合理性 。然而 , 这些无意识的内容 , 恰恰是因偏执或狭隘的意识逼迫而产生出来的 。事实上 , 无意识也一直在反抗意识的价值观 , 因此不可能被意识完全吸收和同化 , 反之亦然 。【1】总之 , 人类完整的心灵结构是由无意识和意识共同构成的 。【2】在心灵发生作用的时候 , 无意识和意识共同起决定作用 。人格的中心和重心必须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虚点(virtueller punkt)或称“自性”(Selbst)【3】上 , 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保持平衡 , 以维护人格的完好与健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