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茶具十二先生 宋代点茶十二先生


宋代点茶茶具十二先生 宋代点茶十二先生

文章插图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器” , 而将采制茶叶用的器具称为“茶具” 。 这种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 。
到了南宋 , 审安老人(姓名不详)于咸谆五年(公元1269年)撰写《茶具图贊》时才将饮茶器具称为“茶具” , 沿用至今 。 《茶具图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
选取宋代点茶道中的十二种器具 , 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出茶具图形 , 根据其特性和功用 ,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其姓 , 配以 名、字、号 , 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 , 还批注“赞”誉 , 称之为“十二先生” 。
明野航道人长洲朱存理題《茶具图赞序》:饮之用必先茶 , 而制茶必有其具 。 赐具姓而系名 , 宠以爵 , 加以号 , 季送之弥文 。 然精逸高远 , 上通王公 , 下逮林野 , 亦雅道也 。 愿与十二先生周旋 , 尝山泉极品以终身 , 此间富贵也 , 天岂靳乎哉!
就像我们给自己喜欢的玩具起名字一样 , 审安老人以拟人法为“十二先生”赋名 , 分别详述其清新高雅之职责 , 形象贴切 , 倍感生动有趣 。
1

宋代点茶茶具十二先生 宋代点茶十二先生

文章插图
韦鸿胪(炙茶用的烘茶炉) , 名文鼎 , 字景旸 , 号四窗间叟 。
古代竹简多用“韦编” , 即用皮绳编连竹板 , 故以“韦”为姓 。 又因茶焙乃编竹围盖之 , 取“韦”为姓 , 谐音“围” 。 鸿胪原为掌朝庆贺吊之官 , 这里取其与“烘笼”、“烘炉”音近 。
茶焙炉火常温 , 故名“文鼎” , 意为文火之炉 。 又字 “景旸” , 旸为日出 , 取意始温 。 茶焙为编 , 四围满布孔隙 , 故号“四窗闲叟” 。
2

宋代点茶茶具十二先生 宋代点茶十二先生

文章插图
木待制(捣茶用的茶臼) , 名利济 , 字忘机 , 号隔竹居人 。
砧以木为之 , 故以“木”为姓 。 待制原为典守文物之官职 。 砧椎用以碎茶以待碾磨之用 , 用“待制”表其义 。 碎茶以利碾磨之用 , 故名利济 。 茶臼中空(心虚) , 无心则“忘机” 。 捣茶是紧接焙茶之后 , 茶臼与茶焙总是同时使用 , 故号其为“隔竹居人” 。
3

宋代点茶茶具十二先生 宋代点茶十二先生

文章插图
金法曹(碾茶用的茶碾) , 名研古、轹古 , 字元锴、仲鉴 , 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
茶碾以金属制成 , 故以“金”为姓 。 法曹是司法官吏 , 掌刑狱讼事 。 茶碾由碾槽和碾轮构成 , 《大观茶论·罗碾》:“凡碾为制 , 槽欲深而峻 , 轮欲锐而薄” 。 爵以 “法曹” , 是因为曹、槽同音 。
其名研古、轹古 , 取义于碾轮的碾轧 。 其字元锴 , 锴为好铁 , 元锴喻铁制圆碾轮 。 又字仲铿 , 铿乃象声词 , 仲铿取义于碾茶时的声 音 , 所以其号有“和琴先生” 。
4

宋代点茶茶具十二先生 宋代点茶十二先生

文章插图
石转运(磨茶用的茶磨) , 名凿齿 , 字遄行 , 号香屋隐君 。
茶磨以石为之 , 故即以石为姓 。 转运乃“转运使”的略称 , 原是宋代地方行政——路的长官 , 如蔡襄曾任福建路转运使 。 转运取义于茶磨的运转功能 。 磨必有齿 , 故名“凿齿” 。 磨的工作是不停地旋转 , 故以“遄行”为字 。 以石屋喻石磨 , 香茶出自石磨 , 故号“香屋隐君” 。
苏轼在《次韵黄夷仲茶磨》诗中写道:“前人初用茗饮时 , 煮之无问叶与骨 。 浸穷厥味臼始用 , 复计其初碾方出 。 计尽功极至于磨 , 信哉智者能创物 。 ”可见茶磨的使用功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