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习俗内涵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安徽文化习俗的内涵
说起徽州文化,首先要了解徽州 。徽州作为地名,源远流长 。它的前身经历了从吴越楚秦的“三都”和“蛮夷”到沂社、新都、新安、歙州的漫长过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此后的866年,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续到198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黄山市 。我们说的徽州地区包括:黄山市歙县、宜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江西省宣城区鸡西县和婺源县 。
徽州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取得了成就,创建了许多学校 。这些学校几乎涵盖了当时的所有文化领域,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内容有:
科学
这才是正宗的程朱理学 。创始人程昊、程毅,理学大师朱熹,均来自惠州黄墩 。从南宋初年到清代乾隆年间,它在徽州保存了600多年,对徽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的规律大纲 。重新研究“天道为义,人欲为利”,“义其义而不谋其利,知其真而不思其义”,“修内政”,“辟夷”等思想 。狄”的正义思想 。
朴雪
即徽派考证 。其主要代表是婺源县的姜勇和屯溪的戴镇 。作为千家派中的徽派,直接继承了汉代古籍,将经学从纯考据的障碍中解救出来 。
绘画学院
首先是元朝的程铮,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 。明末清初,江涛(建江)、查士标、孙毅、王元瑞“海阳四家”异军突起,对王世民、王健、王徽、王元祺的“四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国王”绘画学校 。中国画界的霸主地位 。他们提倡取材于自然,感同身受,大胆创新,为明末清初的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代以来,黄宾虹倡导“先学古人,后学自然,回归自然”,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 。
篆刻
徽派篆刻始于明代何震 。后来著名的有王冠和以程遂为首的“社忠四子”,以及以黄士龄为代表的“夷山派” 。徽州篆刻讲究用笔提刀,刀动随意,规矩整齐,活泼 。
打印
这是画家、雕刻师和印刷商合作的产物 。它始于刻墨模,兴盛于明万历 。徽派版画以歙县邱村黄姓为中心 。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100年间,从事版画雕刻的黄姓人有300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雕刻 。徽派版画以线描为蓝本,文雅静谧,抒情气息浓厚 。明代胡正彦(休宁人)印制的《十竹书画册》和《十竹长记》是徽州版画的最高成就 。
合同
徽州契约文书是宋代以来徽州人民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所书写的各种书面文件、合同原件,以及与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有关的各种原始文本 。徽州合同文件是徽州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历史的、真实的、原始的、未经加工的直接见证 。从已发现的大量徽州文书来看,与其他区域性合同文书相比,徽州文书数量多(现存至少50万份)、密度高、时间早(最早的1000多年前) ) 。文献)、跨越时间(从宋代到元、明、清、民国、各个朝代)、连续性、家庭所有制强、覆盖面广(社会生产生活的几乎各个方面都有徽州相关文件)、不可再生(破坏少了一个)等特点 。徽州文献绝大多数都写在各种纸上,少数写在帛上,刻在砖石上 。
徽剧
这是在明清时期徽州艺人吸收益阳戏和西秦戏的基础上 。“皖四班”从扬州来到北京,把皖剧推到了顶峰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合二为一,产生了京剧 。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班有47个,大班有180多名演艺人员,规模庞大,繁荣昌盛 。
刻书
始于中唐,盛于明朝,至万历年间达到顶峰 。崇祯年间,徽州的版画居全国之首 。徽州雕刻包括方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 。著名的广场上刻有歙西包宁庚阅览室,天顺时期刻有《天元法威》5卷,现藏北京图书馆;歙县有一座著名的飞鸿殿,题字王启书,是自着书出版的 。图书有12种,近300册 。古徽州各县都有家庭出版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