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成麦当劳中国控股股东,麦当劳变“国企”,你怎么看?

1 月 9 日 ,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 宣称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与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凯雷投资集团将以 20.8 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麦当劳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业务 。虽然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在电话会议中一再强调现在的管理层将保持不变 , 但考虑到麦当劳将仅持有新组成公司 20% 的股份 , 未来的话语权并不好说 。
从被憧憬向往 , 到出售中国区业务 , 麦当劳的在中国的“节节败退” , 看上去令人意外 , 却也是一种必然 。
成也标准化 , 败也标准化提到汉堡 ,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麦当劳 , 但麦当劳其实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卖汉堡的 。
从 19 世纪开始 , 美国就出现了汉堡售卖亭 。二战后 , 这种家庭式餐馆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 遍布美国各大城市 。但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Ray Kroc)的出现 , 让大家开始把汉堡与麦当劳划上等号的 。
通过引入标准化的快餐服务体系和连锁经营体制 , 克罗克把麦当劳从最开始的连锁小餐馆变成了世界级的连锁餐厅 。从店面的装潢、员工的培训 , 到餐点的口感、食材大小 , 麦当劳都严格遵循标准化作业 。
为了保证出餐的标准化 , 克罗克研发了薯条漂炸定机器和肥肉分析仪等电子辅助装置 , 使得每一块肉、每一根薯条大小和口感都几乎一模一样 。为了保证餐厅运营的标准化 , 克罗克甚至创立了“汉堡包大学” , 专门为麦当劳餐厅培养经营和管理人员 。
如今除了地点不同 , 全球几乎所有的麦当劳餐厅都有相似的模样:店面以黄红颜色为主进行装潢 , 身穿红白条衣服黄色背心的小丑——雷纳德·麦当劳永远不会缺席 , 在菜单上你也总能找到那些经典的餐食 。而一切都按标准流程走的麦当劳 , 伴随着美国推动的全球化浪潮 , 也成为西方文化输出的代表 。
截至 2015 年底 , 麦当劳在全球拥有超过 36000 家餐厅 , 每天为 1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6900 万名顾客提供服务 。
但曾令麦当劳风光一时的法宝——标准化 , 如今却成为了阻碍其继续前行的绊脚石 。
长期以来 , 标准化的菜单是麦当劳得以迅速开拓市场的核心 。在全球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 , 你都能买到汉堡、薯条、可乐的“标配” 。在很多消费者的心中 , 这份标准菜单就代表着麦当劳的饮食文化 。
但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会无条件接受标准美式饮食文化的“拥抱” 。在进军欧洲市场时 , 麦当劳就遭到了当地民众的抗议 , 他们认为麦当劳是垃圾食品 , 并且涉嫌虐杀动物 。同时 , 麦当劳的饮食文化还是对欧洲传统贵族文化的一种颠覆 , 他们无法接受用手来代替刀叉用餐 。听上去似乎有些矫情 , 但这的确暴露了麦当劳引以为豪的“标准化”战略在全球拓展过程中的弊端 。
标准化 , 在为麦当劳吹响全球扩张的号角的同时 , 也意味着保守 。以中国为例 , 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以谨慎和稳健著称 。截至 2015 年底 , 肯德基在中国开设的餐厅已突破 5000 家 , 是麦当劳的将近两倍 。尽管麦当劳已经开始在菜单中增加粥、饭等传统中式餐食 , 但对比竞争对手肯德基、必胜客等 , 麦当劳的本土化战略还是相形见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