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习俗( 二 )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他们争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 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
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 粽子, 又叫“角黍”“筒粽” 。
其由来已久, 花样繁多 。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 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作各种不同形状, 结成一串,
形形色色, 玲珑可爱 。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 在端午节,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 家家都洒扫庭除,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 悬于堂中 。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人形或虎形, 称为艾人艾虎;
制成花环佩饰, 美丽芬芳, 妇人争相佩戴,
用以驱瘴 。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 以五色为吉祥色 。
因而, 节日清晨,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
系线时, 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 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
抛到河里 。 据说, 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扔到河里, 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 屈原,
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 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
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 卒于楚襄王九年 。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
伍子胥名员, 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后来子胥弃暗投明, 奔向吴国,
助吴伐楚, 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 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以报杀父兄之仇 。
吴王阖庐死后, 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 百战百胜,
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请和, 夫差许之 。
子胥建议, 应彻底消灭越国,
夫差不听, 吴国大宰,
受越国贿赂, 谗言陷害子胥,
夫差信之, 赐子胥宝剑,
子胥以此死 。 子胥本为忠良,
视死如归, 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
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令度尚为之立碑,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孝女曹娥之墓,
在今浙江绍兴,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 后人为敬仰其诗,
复哀其忠勇事迹, 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 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