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最简单的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潮人《端午》有名诗云:“家家插艾望消灾 , 欲食粽球兴满怀 。
更喜龙舟竞渡处 , 锣频鼓急桨花开 。 "
诗文活灵活现地道出了潮汕人过端午节的生动逼真情景 。 凭吊屈原 自古尽管对端午的得名和始源历来众说不一 , 但农历五月初五 ,
是爱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 , 忧国伤时 , 悲愤投汨罗江殉难的日子 。
皆汨罗之遗风也” 。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在五月初五殉难后 , 楚国百姓便往江里扔粽子 ,
使屈原之尸免遭鱼虾之侵吞 , 此说相沿至今 。
故世人都把端午看作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 龙舟竞渡 潮汕就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生动地反映潮汕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 。
潮汕水乡 , 江河交错 ,
池塘遍布 。 岁逢端午 ,
龙舟竞渡 。 锣鼓喧天 ,
旌旗招展 , 划桨如翼 ,
竞夺锦标 , 万人空巷 ,
泼水助威 , 热闹非凡 , 潮诗《端午赛龙舟》云:“端午云开阵雨收 ,
万人江上赛龙舟 。 心随鼓点声声急 , 忘却屈原当日愁 。
”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 。 潮汕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 。 “真龙” ,
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 , 龙船全长多米 , 宽.米;
设对桨有人 , 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人 , 共人 。
“假龙” , 通称为辑船 , 船全长米 ,
设对桨 , 有人 ,
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人 , 共人 。
(有的也可不设敲锣) 吃端午粽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 , 煮成尖角之形 , 故曰粽 ,
曰角黍 。 ”潮汕人俗称“粽”为“粽球” 。 潮汕人家 ,
世代相沿 , 端午包粽 ,
是祭吊屈原遗风之一 。 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 , 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 ,
可见粽球已成为潮汕名小吃的历史悠长 。 尤其是汕头老妈宫“双烹粽球”最为著名 ,
最惹海外游子乡思 , 常念不忘 。
有的“老番客”刚回归故里 , 在汕头就专点“老妈宫粽球” ,
以先尝为快 。 品尝时先将包裹着的竹叶撕剥掉 , 呈现着热气腾腾 ,
【端午节最简单的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细细品尝 , 香甜嫩滑色香味俱佳 。
悬插“五瑞” 潮汕人家 , 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 ,
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 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 ,
其实 , 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 , 意在驱瘟辟邪 。
澄海旧县志就载有:“端午门上插艾 , 用艾叶和榴花(页)簪在头发上 ,
可辟邪 。 ” 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农历五月初五 , 俗称“端午节” ,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
农历以地支纪月 , 正月建寅 ,
二月为卯 , 顺次至五月为午 ,
因此称五月为午月 , “五”与“午”通 , “五”又为阳数 ,
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 , 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 从史籍上看 ,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 , 烹鹜角黍”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 , 赛龙舟 ,
挂菖蒲艾叶 , 薰苍术白芷 ,
喝雄黄酒 。 据说 ,
吃粽子和赛龙舟 , 是为了纪念屈原 ,
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 以纪念屈原 。 至于挂菖蒲艾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