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冰雪装备乘势而起 国产化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二 )


品牌从有到优——
今后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 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今年以来 , 我们陆续接到来自乌克兰、俄罗斯、荷兰、德国等国家的订单 。 这意味在经历企业转型改革之后 , 中国冰刀产品时隔10年重新打进海外市场 , 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 ”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 。
黑龙冰刀品牌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代表了当时中国冰刀鞋设计制造的最高水准 , 曾出口到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进入21世纪 , 原有产品没有跟上步伐 , 经营陷入低谷 。 转机出现在2015年 , 随着申冬奥成功 , 黑龙冰刀经过收购重组 , 迎来了重塑品牌的机会 。
扩大黑龙冰刀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是鞠培鸿的主要工作 。 “2015年以来 , 冰刀鞋年均销售量增长在30%左右 , 来自国内的需求明显增加 , 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正在恢复 。 此外 , 我们的业务也延伸拓展到室内冰场建造和滑雪板生产等多方面 。 ”鞠培鸿说 。 目前 , 黑龙冰刀与国内高校联合开发研制出了新一代的冰刀鞋 , “在结构和材料方面我们正在申报知识产权 , 相信未来更多运动员能穿着中国品牌登上国际大赛 。 ”
借助冬奥筹办契机 , 实现冰雪装备器材制造转型升级 , 将产品做到从有到优 , 不只是黑龙冰刀一家 。 近几年国内滑雪场数量激增 , 与单台平均20万元以上的进口造雪机相比 , 国产造雪机价格偏低 , 更易维护 , 尤其受到小型滑雪场的青睐 。 如今的国产造雪机在造雪的量和质等方面已有很大提升 , 未来有望与进口造雪机相媲美 。
今后 , 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还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 不局限于中低端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模仿 , 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 令人欣喜的是 , 改变正在发生 。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示了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筹建方案 , 提出:按照冰雪装备分类 , 打造各分类装备制造的领头羊;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国内研发并进 , 不断提升高端配套零部件自制率;构建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体系 , 引领制造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建成国家级的冰雪装备检验检测中心 , 服务冰雪装备产业 。
提升从量到质——
要借力冬奥筹办突破局限 , 更要瞄准后冬奥时代 , 寻求持续发展
中国冰雪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向纵深推进 ,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无疑搭上了这趟快速前行的列车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 提出“到2022年 ,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 年均增速在20%以上 。 ”
量的累积是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蓬勃发展的鲜明指标 。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 , 国内滑雪场新增国产造雪机数量从2015年的50台 , 增至2019年的467台 , 同时逐渐缩减与新增进口造雪机数量的差距 , 由最初相差600台下降至2019年的215台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大众冰雪消费需求不断快速攀升 , 企业加大投资冰雪设备市场 , 势必带动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井喷式发展 。
质的提升源于各地陆续出台冰雪扶持政策 , 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 河北张家口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 , 致力于打造国家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 , 形成集冰雪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流通、仓储于一体的冰雪装备产业基地 。 “离雪场近 , 就是离市场近” , 是众多企业选择入驻产业园的重要原因 。 张家口市发布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年初 , 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81项 , 落地项目69项 , 总投资334.34亿元 , 投产运营项目31项 , 实现产值24.04亿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