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对话|建筑师高长军谈建筑材料:回归最初的“庇所”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些天正在举行“重复使用、再生、回收:中国近期建筑展” , 其中 , 对于在地建筑材料的回收是一大焦点 , 建筑师们以此来与当地文脉建立更多联系 。 另一方面 , 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师们手中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
【玻璃对话|建筑师高长军谈建筑材料:回归最初的“庇所”】在即将举行的“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中 , 辟有“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展区 , 五位建筑师以装置的形式呈现与材料的互动 。 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候选人高长军在与澎湃新闻对话时表示 , 希望能推动围绕建筑材料的实验 , 而这正是诸如包豪斯这样早期建筑实践的一大基础 。

玻璃对话|建筑师高长军谈建筑材料:回归最初的“庇所”
文章图片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中 , 辟有“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展效果图
不锈钢、玻璃、陶砖、竹材和膜材 , 以“庇所”为主题 , 在建筑师们的手上 , 这些不同的材料将构成不同的“命题作文” 。 今年12月 , 在即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的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的“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展区 , 5家建筑师事务所将分别探索一种建筑材料 , 打造材料艺术装置 。
在策展人高长军看来 , 建筑师无论在哪个阶段 , 其创作实践工作跟对材料的研究有着紧密而持续的联系 。 例如在包豪斯的早期课程中 , 对于材料的认知和练习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 新材料的涌现非常显著地影响了当时建筑师的创作 , 而他们的实验性探索又影响了材料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 随着后来建筑实践的不断标准化和细分化 , 建筑师和材料之间的互动回路变得很长 , “只有在一些重要或者特殊的项目中 , 才会有比较多的契机萌发这种碰撞 。 ”高长军解释道 。 CADE的空间装置展试图重新建立这种前期反馈的联结与回路 , 让围绕建筑材料的实验和创新变得多元和丰富 。
另一方面 , 透过对于材料本身的关注 , 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大众重新审视那些关于建筑“传统”还是“现代”的刻板印象 。 例如此次参展的不锈钢企业既参与过非常创新的“未来花园”项目 , 又在佛像塑像领域内多有建树;而竹材作为复合材料的主材 , 其衍生的材料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地应用于诸多建筑领域甚至大跨度建筑中 。 “材料本身所能传递的现代感或传统感已经在实际使用中发生了变化 , 这些感知不见得是靠特定材料被实现的 , 更有赖于建筑师的创作传递 。 ”高长军说道 。

玻璃对话|建筑师高长军谈建筑材料:回归最初的“庇所”
文章图片

策展人高长军
澎湃新闻:今年的主题是“庇所” , 有怎样的含义?
高长军:在当下的建筑实践中时 , 建筑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普遍非常庞杂 。 一方面 , 这项工作具有鲜明的工程底色 , 另一方面 , 它又具有些许艺术创作的特点和文化意蕴 。 今年拟用“庇所”这个主题 , 我希望用一个比较单纯的概念 , 把建筑师们从日常工作的复杂问题中解放出来 , 用一两种比较简单的材料去面对一个基本问题做出回答 。
一旦进入到这种语境的回答 , 可选择的材料和面对其的态度就会开始跟日常的工作应用产生一些差异 。 空间装置选择的这些材料往往并非是工程实践中应用量最大或者最普遍的结构材料 , 而是更具有表现力的围护材 。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与特征性 , 能在空间塑造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 使用单纯的材料回答基本问题 , 建筑师往往可能走向对材料性能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探索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