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克俭丨抽象辩证法:唯物主义实在论的根据( 二 )


“抽象”不仅仅是个别与共相的关系, 还涉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在亚里士多德哲学基础上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肯定伊壁鸠鲁把原子看作是本质世界, 不赞同德谟克利特仅仅将原子囿于现象领域 。在《莱茵报》时期, 马克思坚持一种基于事物理性的“内在批判”, 这与《博士论文》是一脉相承的 。但在《巴黎笔记》和《神圣家族》时期, 由于受费尔巴哈的重大影响, 经验主义一时成为马克思思想中的主导方面, 马克思不但否定共相的实在性, 还连带否定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 。但是, 否定“本质”的实在性 会导致严重后果 。“共相”固然是“本质”, 但“规律” (因果性规律) 也是“本质” 。否定“本质”的实在性, 在认识论上就会导致休谟的怀疑论和康德的不可知论 。
但马克思很快摆脱了这种极端经验主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而把经验主义看作是“抽象的”, 看作是“僵死的事实的汇集”,而倡导“真正实证的科学”, 强调科学的“抽象”:“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 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 。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 指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的顺序 。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 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 。”
不管是个别与共相的关系, 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都与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关系密切相关 。马克思在个别与共相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问题上摇摆, 源于他在唯名论与实在论关系问题上缺乏一个支点 。早年的马克思更多是从认识论角度来把握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关系, 这是导致马克思基于唯物主义立场在实在论问题上摇摆不定的根源 。唯物主义实在论何以可能, 是无法从认识论进路得到解决的 。跳出认识论进路, 从认识论“抽象”走向“现实抽象”, 是唯物主义实在论得以可能的前提 。换句话说, 认识论的抽象是以“现实抽象”为基础的 。
马克思的抽象方法, 既包括认识论上的抽象, 也包括“现实抽象” 。最早关注到马克思“现实抽象 (Realabstraktion) ”思想的是索恩-雷特尔 。索恩-雷特尔强调经济学的商品和价值概念都是“现实抽象”:“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是现实抽象……不是人, 而是人的行为、人们之间的相互行为产生了这一抽象 。”笔者赞同索恩-雷特尔跳出认识论抽象, 以“交换抽象”来把握“现实抽象”的进路 。仅仅从认识论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抽象方法, 必然会得出价值唯名论的结论 。而价值唯名论是与马克思的价值实在论相悖的 。
不过, 在笔者看来, 仅仅靠“交换抽象”并不能确保“价值”的实在性, 因为“交换抽象”与其说产生的是“价值”, 不如说是“价格”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撇开价值谈价格, 把价格看作是交换过程中的“均衡点”, 这与“交换抽象”没有本质区别 。价值的实在性在于生产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离不开“竞争”, 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自由市场充分竞争的产物 。
二、
典型
讨论唯名论和实在论问题, 就不能不考虑马克思“思辨建构的秘密”中所列举苹果、梨等与果实关系的例子, 或者中国名家公孙龙著名的“白马非马”诡辩 。“果实一般”或“马一般” (也就是柏拉图的理念尽管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 但它并非完全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也具有实在性 (典型实在性)。且不说从宇宙大爆炸理论和生物进化论来看, 自然史确实存在从抽象一般到多样性个别的历史演化过程 (比如始祖鸟的存在) , 即使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来看, 马克思也并没有在唯名论和实在论中二选一 (二分法) , 而是持一种介于极端唯名论和极端实在论之间的唯物主义实在论立场 。唯物主义实在论源自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旨在克服柏拉图极端实在论的神秘主义 (唯心主义) , 这也是马克思思在“思辨建构的秘密”中所批判的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方面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