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自集注本第十六篇“季氏” -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孔门口诀大全

16 季氏篇
【《论语》自集注本第十六篇“季氏” -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孔门口诀大全】本篇大约分为以下几块:
16.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孔子周游列国,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本章我在中学时候学过背过,所以至今读起来仍然琅琅上口,异常顺畅,好像回到了青葱岁月 。不知道现在的语文课本是否仍有选入 。
“季氏”:当时鲁国执政权卿季康子 。“颛臾(zhuan1 yu2)”:风姓古国,在山东费县西北,春秋时为鲁附庸国 。山东(齐鲁)是古国博物馆,多出于东夷系统,尤其是风、嬴二姓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以服事诸夏” 。孟子说,方(长宽)不足50里的小国不能上达天子,只能附属于邻近的大国,叫做“附庸” 。当时三桓四分鲁国公室,季氏有其二,势力最大 。颛臾在季氏封邑费的西北,离费只有80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冉有为季氏宰是在前492年,即季康子执政后,并担任此职很长时间,应该在孔子死的时候(前479年)还在任 。子路为季氏宰最早,是在前498年,但很快就辞职跟孔子一块周游列国去了,和孔子一起回到鲁国是前484年 。但子路前480年死在卫国内乱,当时担任卫国大夫孔悝家臣 。所以这样来看子路在前484回到鲁国之后先也在季氏家干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卫国的,而本章这段对话就发生在前484~前480年之间 。
“求,无乃尔是过与?”:明明是两个弟子一起见,而且季路还要年长很多,为什么前一句把冉有排在季路的前面,而本句话孔子的责问更是只问冉有而不提子路呢?显然是因为官职的高低 。冉有是时任季氏宰,季氏家臣里面最大的官了 。而子路虽然是前前任季氏宰,但前484年回鲁后也不好意思把师弟冉有赶下去替换他,而且冉有干得很不错,想赶也赶不动,正是因为冉有干得好,才能说动季康子把师父请回国的 。子路作为大师兄,长期在师弟底下混肯定也不太爽,所以才有后来再次从季氏辞职去卫国打工,并客死卫国内乱之憾 。“是”:孙注认为是把宾语“尔”提前的助词,本来应该是“无乃(难道不)是尔过与” 。李注引俞樾意见,说是“实在”,我觉得意思都差不多 。
“先王”:以前的周天子 。“以为东蒙主”:指使其主持東蒙的祭祀 。《論語集解》引孔安國曰:“使主祭蒙山 。”東蒙即蒙山,因在魯國東部,故稱東蒙,其地在今山東蒙陰縣南 。“何以”:为什么 。“为”:助词,用在句末,常与“何”、“奚"等搭配,表疑问或反诘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