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儒家精神不断“异化”,透过阴霾看见真正儒学

几乎任何一门学说 , 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 , 都会不可避免地与当时提出它的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 产生所谓的“异化” 。
笔者在之前写“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的时候曾经提到过 , 李宗吾先生绝对没有想到不过近百年时间他的“厚黑“学说就被后人涂抹得面目全非 。同样 , 孔子周游列国 , 说自己“述而不作”时也没有想到 , 后来他以一贯之的君子之道也被不断扭曲异化 , 最终在两千年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被骂得一无是处 。释迦牟尼也没有想到 , 在他圆寂之后中土大地上会出现浩如烟海的典籍和蜂窝般密集的寺庙 。
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儒家精神不断“异化”,透过阴霾看见真正儒学
这样一想似乎只有禅宗没有遭到异化 , 因为达摩祖师在中国传播禅宗时一开始就立下规矩:“‘教外别传 ,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 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没有选择用文字来传承 , 而是用“以心传心”来保证禅宗的纯净 。一有文字就会有理解 , 一有理解就会有偏差 , 一有偏差就一定会产生异化 。所以这也是《六祖坛经》中所记载的六祖慧能虽然大字不识 , 但是仍然能通晓佛经的原因 。只要能“明心”就能“见性”;文字什么的是多余的 。这样看来只有禅宗没有遭到异化了 , 是吧?
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儒家精神不断“异化”,透过阴霾看见真正儒学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一定 。笔者有自己的看法 , 禅宗所说的“以心传心”我是同意的 , 因为在人类文化历史的轴心时期 , 孔子和苏格拉底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立文字、不出著作 ,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是无法通过文字传承的 , 能传下来的只是一些皮毛而已 , 例如今天我们读到的《鬼谷子》之类的书 。
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儒家精神不断“异化”,透过阴霾看见真正儒学
但笔者认为禅宗仍然出现了异化 。唐朝是文化的一个大熔炉,禅宗是在唐代由印度传入我国的 , 唐朝非常重视文明并且国民受教育程度也非常高,同时也接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 。所以禅宗一经传入便在民间引起了反响 。既然佛教在传入时被改造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么多的门派 , 那么禅宗一定也被改造后才形成了今天的“五家七宗” 。
诗人王维晚年崇尚归隐 , 一心只想遁入空门 , 写诗时诗的前联大多为景物描写 , 后一联则侧重于禅之理 。这对诗的格局演变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但是 , 他描绘的禅的境界是以自己的感觉来描绘的 , 而文字一经写出便立即死去 。他带了这样一个头 , 把禅的精神化在山水之间 , 后人喜欢模仿与追捧 , 也学着他这样干 。
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儒家精神不断“异化”,透过阴霾看见真正儒学
这样一来禅宗就被定义了 , 因为王维等一些人的描绘 , 禅宗一开始就在一些人的心中被定义了 。笔者不能说他们的定义就是错的 , 但是你一有定义你就会有执念 , 一有执念就无法到达“空”的境界 。所谓“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常名”便是指这一道理 。佛家一再强调“不执著” , 《金刚经》有云:
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儒家精神不断“异化”,透过阴霾看见真正儒学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