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民族风俗-德昂族的民族风俗


德昂族的民族风俗-德昂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德昂族(Deang ethnicity), 也称为“崩龙族”, 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 。 德昂族也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其先民最早居住在怒江东岸、澜沧江西岸的保山一带, 因不服哀牢人(傣族先民)的统治, 逐步向西南方向的缅甸西北部迁徙, 定居在缅甸西北部及与中国交界一带的深山中, 中国一侧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 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 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错而居 。
历史上, 德昂族曾被称为“扑子”、“茫人”、“蒲人”等称呼, 自清代起, 史籍乾隆《东华录》, 光绪《永昌府志》等书根据傣族对他们的称呼并记载为“崩龙”, 当地汉族又根据他们妇女服饰的特点, 分别把“别列”支系称为“红崩龙”, “汝买”支系称为“黑崩龙”, “汝波”支系称为“花崩龙” 。 解放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 后来根据本民族意愿, 并报国务院批准, 自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正式称为”德昂族” 。
德昂族有汝旺、汝果、汝峨、汝进、汝本、汝波、汝别牙、汝买阿、汝昂、汝腊、汝王、汝科、汝别列、干得别列、汝不峨、汝布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多种支系 。 而中国德宏的德昂族则自称“德昂”, 临沧的德昂族自称“尼昂”或“纳昂” 。 “昂”为民族自称, 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 。 “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
中国境内约有1.6万(1990年)德昂族;缅甸境内有30万左右的德昂族, 并拥有3000千人左右的武装部队“德昂民族解放军” 。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 。 文字流传不广, 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 。 老一辈的德昂族都通晓傣语, 年轻人一辈都会汉语 。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 其宗教信仰及生活习俗受傣族影响较大 。 在绝大多数的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 并有小和尚 。 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 。 在部分德昂族中, 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 。 每逢节日, 相互宴请成俗, 不论酒席宴上菜肴多少, 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 食用时蘸辣椒水吃, 别具风味 。

德昂族的民族风俗-德昂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与南方许多民族一样, 德昂族喜居干栏式竹楼 。 这种竹楼多用木料做框架, 其他部分, 如椽子、楼板、晒台、围壁、门、楼梯等均以竹子为原料, 房顶则覆盖茅草而成 。 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 坐西向东, 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制 。 比较典型而普遍的是以德宏地区为代表的一户一院式的正方形竹楼 。 这种竹楼分主楼和附房两部分 。 主楼呈正方形, 楼上住人, 供全家人起居、会客和存放粮食、杂物之用;楼下圈养牲畜 。 附房多建在主楼的一侧, 用作堆放柴草及安置舂米的脚碓 。 这种竹楼外形别致, 美观大方 。 关于它的来源, 德昂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诸葛亮当年率兵南征, 来到德昂山寨, 有一天突遭袭击, 受伤遇险, 幸得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诺相救才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 在短暂的接触中, 两人产生了感情 。 当重任在肩的诸葛亮不得不辞别心上人的时候, 便将自己的帽子留给阿诺作为信物 。 痴情的阿诺苦盼18年, 等来的却是心上人的死讯 。 从此, 肝碎肠断的阿诺不吃不睡, 每天呆立村头, 望着心上人东去的路 。 到第33天, 突然雷电交加, 大雨倾盆 。 雨过天睛之后, 阿诺不见了 。 而她站立的地方却出现了与诸葛亮的帽子一模一样的房子, 这就是德昂人后来居住的竹楼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