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不分是什么生肖,左右不分打一生肖( 三 )


“忽雷”一词的诸多异写也可以由此理解 , 因为这本身就是音节拆分所致 , 可以有不同写法 。 这一点完全可以在汉语言学中得到解释 , 与外来语毫无关系 。 不过 , 它用作勇士之名 , 倒是与突厥人的一个习惯相似: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指出 , tu?a(统阿)一词原指“豹子等一类动物 , 它是象的天敌 。 该词的主要含义如此 。 但是在突厥人中 , 该词原有含义虽然已经消失 , 但仍作为人名保留着 。 该词多用在人的绰号里 。 ”事实上 , 汉语人名中“夔”也不少见 。
夔是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神兽 , 被视为龙的同类(所谓“夔龙”) , 夔龙纹可说是青铜器上最常见到的母题 。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 , 入海七千里 。 其上有兽 , 状如牛 , 苍身而无角 , 一足 , 出入水则必风雨 , 其光如日月 , 其声如雷 , 其名曰夔 。 黄帝得之 , 以其皮为鼓 , 橛以雷兽之骨 , 声闻五百里 , 以威天下 。 ”同书《海内东经》又载:“雷泽中有雷神 , 龙首而人头 , 鼓其腹 。 ”神话学家钟宗宪在系统梳理中国雷神形象的嬗变时 , 曾说《山海经》是“最早提及雷神或雷兽的典籍” , 并进而推断:龙的出现必随云雨 , 雷电大作 , “这是否就是古人关于‘龙’或‘雷’的原始图画?当然这样的猜测不一定准确 , 但是从传说中对龙的认知 , 以及雷神的龙身形貌来看 , 仍不得不说两者有太多的共通点 。 ”
如果“忽雷”即夔龙 , 那么它被用以命名乐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因为舜帝命夔典乐 , 雅乐一贯即被称为“夔乐” , 这是广为人知的典故 。 所谓“忽雷琵琶”(据《文献通考》)即胡琴 , 在西南一带也被称为“龙首琵琶” , 这或许正是因为它饰有夔龙纹或被视为大雅之乐 。 不仅如此 , 鳄鱼的另一古称“鼍龙”也是鼓乐之神 。 据陆佃《埤雅》“鼍”条:“今?将风则踊 , 鼍欲雨则鸣 , 故里俗以?谶风 , 以鼍谶雨 。 ……旧云鼍性嗜睡 , 目睛常闭 , 能吐雾致雨 , 力亦酋健 , 善颓坎岸 。 ”此处所描写的嗜睡、力大、毁岸等特质与扬子鳄极为相近 , 《续博物志》也指出“鼍”一名土龙 , 正与扬子鳄现在的土名相同 。 上古有鼍鼓(以鼍皮制成的鼓) , 击打时有如鼍鸣 , 《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逄逄 , 矇瞍奏功 。 ”“矇瞍”在先秦时兼巫师与乐师于一身 , 极受尊敬 。 当然 , 鼍鼓、夔鼓原是打击乐器(对应南方的铜鼓文化) , 而胡琴则是弹拨乐器(对应东方的弦乐器和凤鸟崇拜) , 但在古人看来两者相通——《诗经》中常有“鼓瑟鼓琴”这类语句 , “鼓”这个击打的动作被用作指弹拨演奏 , 一如文人作画落款时作某某“写”而非“画” 。
这些细节可以证实:在唐宋时的人们看来 , 鳄鱼确属龙类 。 缅语“鳄鱼”me-kjong<klong也接近于古汉语的“龙” 。 语言学家郑张尚芳曾指出 , 汉藏语本出同源 , 但藏语发展慢 , 保留很多汉语在发展中已经丢失的信息 , “因此许多古汉语的谜团往往要通过藏语来解开” 。 他在《龙字古音》一文中认为:从“龙”藏文声母?br-判断 , 可推断汉语原来可能也是复辅音声母 , “龙”的上古音很可能读?brong;并进而指出一个演变规律:带?头的 , 将浊化声干使之弱化消失 。 有意思的是 , 伯希和发现 , 汉文“龙”字 , “突厥语译音作lüi或lu , 而西藏文亦作klu(k字不发音)”;而“龙”在日语中没有后鼻音ng , 读りゅう(ryuu , 一如“中国”之“中”读tyuu) , 这变得和“夔”读“忽律”的第二个音节颇为相似 。 很可能“龙”和“夔”是被人遗忘的同源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