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易经》是一种自然哲学( 三 )


《论语》和《老子》讲人文,《孙子》和《周易》讲技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中的世俗性与人文性 。
同时,李零表示,“我们的经典”,并非古圣人经典,而是自己心目中的经典 。
他还将一种世界性的比较眼光,引入选择标准——自己选择的“经典”也是西方汉学家选择的四大经典,“他们挑选的,是和中国人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关系最为密切的书 。”
而对于四部典籍的解读切入,李零的做法是先去魅,再读书 。
在《丧家狗》以及续篇《去圣乃得真孔子》中,他拿孔圣人开“敲”,反对对论语的意识形态解读,他认为,历史上捧孔子,汉儒讲治统;宋儒讲道统;而拿儒学当宗教的,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 。
由此,他看出了两个孔子,一个死孔子,是圣人;一个活孔子,是普通人 。
他主张将孔子还原为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去儒学的宗教化、道德化 。
李零表示,分20个主题解读论语,不是跟风而是逆流,是要泼冷水,把儒学拉回到子学的地位 。
由此态度延展至《老子》、《孙子》、《周易》,他在古代典籍中,看出了可以启迪今人的普世智慧,“是研究思想史和古人思维方式的工具” 。
例如《老子》之逃遁,他以为是回到自然或人性 。
同时,他反对今人对古代典籍急功近利的态度,“讲《易经》就是算命,讲《孙子兵法》就是商战”,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当时盲目的国学热 。
而对于这种治学态度中的经世致用,北京大学教授唐晓峰这样评价,“李零恰恰不是埋头读古书的人,他的现实感受力极强,每次大潮起来,他都能意识到其中的问题,非常清醒,也敢于对潮流说‘不’ 。”
李零说自己是读书人,将“我们的经典”和其他著作看作读书笔记,表示“读书就是长知识、解闷寻开心,和普通读者其实是一样的 。”
并引用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说法,再次表明何为“先去魅,后读书” 。
三年磨一剑 考据义理释易经在李零口中,文化是一个大课题“我们的经典”四部作品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同样重要 。
不过,作为最古老经典,《周易》的重释意义重大 。
传说中,人文初祖伏羲画卦,而文献考古显示,商周便已出现雏形 。
其后,从孔子口中得以佐证,“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周易》已经是当时的经典 。
到了汉代,《周易》居群经之首 。
后世九经、十三经也保持了这个排列顺序 。
《周易》在西方世界被公认为东方古老智慧的代表 。
但多年来少见深入浅出的译本,导致其变为一本人人爱谈论但无人能看懂的经典 。
简帛文献和学术源流,中国方术研究是李零的学术方向之一 。
【李零:《易经》是一种自然哲学】在此研究基础上,他著有《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 。
如果说,“我们的经典”中前三本,李零基本保持一年一本的从容,到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他则耗费了三年时间 。
依据传世文献,将《周易》的渊源和基本思想置于学术史、思想史的框架下,做了提纲挈领的分析 。
书中用400多页,20个占卜术语,逐句对《周易》进行解读,不能不说是下了一番考据工夫 。
他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参考书目中,细数了从汉魏唐宋旧注,到清人著述、近人著述、出土文本研究、易学史及其他共5部分的40部参考书目 。
同时,在前言中,提供了读周易的方法,即“先读原书,次读易史,最后读出土本 。”又开出了14本书目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