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易学的起源:易书的产生


六 易学的起源:易书的产生

文章插图
第六节  易书的产生
 
占卜起源甚古老,它一定是诞生在文字之前,没有文字的时代,谈不上什么易书,易书只能是有文字时代以后的产物 。请大家注意一点哈,筮法的产生和易书的产生是完全两个概念,不能等同混淆,筮法可产生很早,而筮书(易书)却可以产生很晚,它们是远远不同步的 。
最早的筮书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古书有记载,古人卜、筮都是占卜,它们的情况类同 。占卜后,要把占卜的内容、过程和应验情况记录在案,一是便于日后查对,二是为了总结经验,为了以后更准确的占卜积累经验 。所以,殷人在用龟甲兽骨占卜之后,都要把占卜内容、应验情况等刻在占卜用过的甲骨上,就是卜辞 。这类记录,有些会被作为档案文献保存下来,作为后人占卜的参考书 。类似今天法官审理的一些案件一样,案件的审判结果会被记录在案,后来的法官在遇到棘手案件的时候,就可以把以前同类案例的审判结果拿过来当参考,甚至照章执行 。看看《尚书·金縢》里说周公为武王穆卜的时候,是:
“乃卜三龟,一习吉 。启龠见书,乃并是吉 。”[1]
《史记·鲁周公世家》的记载是: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周公喜,开龠,乃见书遇吉 。”[2]
就是说占卜完了,要打开储存书籍的箱子,找出“书”来查对占卜结果,看看上面的记录是吉是凶 。这里面说的“书”,《孔传》解释为“兆书”,即记录龟兆的书,就是以前的占卜记录,即最早的卜书 。
那么我们可以想见,用筮卦占卜以后必定也有类似的记录 。后人在筮卦时,也会把这些记录拿出来作为参考,这就是最早的筮书的类型,或者说是最早的易书 。这种类型的卜书、筮书,就是古代卜筮记录的汇集,里面记载的,都是象殷墟卜辞那样实际的占卜案例 。
大家都知道,筮和卜不同,卜是用龟甲和兽骨,这东西埋在土里几千年都腐烂不了,卜辞刻在上面也不会消失,今天出土之后仍然明白可读 。而筮是用蓍草或竹签,如果进行记录,也不过是写在简牍或丝帛之类的材料上,这些材料最大的毛病就是容易腐烂,在世上的不可能流传很久,埋在土里的,也呆不长久 。现在看到的简牍和帛书,基本上都是战国中后期为最上限,战国以上的此类东西就看不到,超过了它们的腐烂限度,都变成了灰土 。所以这类比较原始的卜书、筮书,现在我们是一本都看不到了 。
古人记录的筮辞会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看看殷墟卜辞就会明白,它记录的内容就是日期、卜人、所占卜的事务、吉凶判断和应验情况,就是前辞(叙辞、述辞)、命辞(贞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 。古人记录的卜辞如此,筮辞肯定也不过如此;其记录的格式呢,不同流派的筮法也不太相同,现在我们看到有清华简《筮法》里“十七命”的那种格式,[3]还有一种象《归藏》的卦辞那种格式,可能后一种比较流行,这个下面我还会讲到 。
不过,这些东西肯定都像卜辞一样,每占一卦记录一次,是零碎散乱,没有什么次序的,它可以给后人提供一些占卜的参考,但是绝对成不了或者说称不上一本今天意义上的易书,至少它不具有普适性 。比如,象清华简《筮法》的“十七命”,就是十七种事物的筮例,如果筮的事情是这十七种里的,查查其筮例是可以的;但是世间的事物可远不止十七种,遇到要占卜这十七种之外的事情怎么办?在“十七命”的筮例里就不可能查到这类的筮辞 。也就是说,古人虽然有频繁的卜筮行为,可并没有人专门去作一本系统的、具有普适性的卜书或筮书,他们最初使用的卜书、筮书,只是一些前人卜例、筮例的汇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