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父死紫圣出啥意思 预言中的紫圣得了什么病受什么苦( 四 )


首先是治平四年三月发生的欧阳修“帷簿”事件 。 御史蒋之奇弹劾欧阳修“帷簿”之罪, 虽因“所言暧昧”被贬, 欧阳修却也黯然去职 。 在此过程中, 神宗的态度颇不寻常 。 墨本《神宗实录》附《孙思恭传》称:“(欧阳)修为言者所攻, 上将诛修, 手诏密问思恭, 思恭极力救修 。 ”《宋史?欧阳修传》亦说:“神宗初即位, 欲深谴修, 访故宫臣孙思恭, 思恭为辨释 。 ”这些记载都显示神宗有意惩罚欧阳修, 经孙思恭劝解后才让他体面下台 。 又据《长编》卷二〇九, 神宗在参知政事吴奎面前夸蒋之奇“敢言”, 要褒奖他 。 以上说明蒋之奇攻击欧阳修是契合神宗意旨的, 联系到欧阳修是韩琦铁杆政治盟友这一事实, 我们不难得出神宗强烈希望削弱韩琦在朝中势力的结论 。
其次是神宗对“濮议”反对派的态度 。 我们知道, 英宗朝的“濮议”事件导致了御史台与中书的对立, 后来御史如吕诲、吕大防、傅尧俞、郭源明等人虽被罢免, 但赢得了人心, 而力主“濮议”的韩琦、欧阳修则饱受非议 。 据《长编》卷二〇九记载, 治平四年三月, 神宗与参知政事吴奎讨论“追尊濮王事”时, 深以吴奎所谓“追尊事诚牵私恩”为然, 认为“此为欧阳修所误” 。 当时神宗命权御史中丞王陶举荐御史人选, 王陶“乞复用吕大防、郭源明, 执政以为意欲逼己, 不悦” 。 神宗还手诏王陶说:“吕诲、傅尧俞朕固知其方正可使, 止为先朝所逐, 未欲遽用, 俟其岁月稍久, 任之亦未晚也 。 ”以上诸事表明, 为了打击韩琦在朝中的势力, 神宗有意为“濮议”翻案, 起用因反对“濮议”而被罢免的御史回朝的计划也在进行当中 。
最后是王陶发动的“宰相不押班”事件 。 王陶是神宗的潜邸旧臣,在神宗即位后迅速获得升迁, 于治平四年三月权御史中丞 。 神宗对他托以心腹, 称“朕与卿一心不可转也” 。 而王陶也志得意满, 自谓“本是储王羽翼客, 今为天子腹心人” 。 这年闰三月己丑(十一日), 王陶以御史台名义“以状申中书”, 要求宰相赴文德殿押班, 没有得到回应后, 便“劾奏韩琦、曾公亮不臣”, 特意将矛头指向韩琦, “斥韩琦骄主之色过于霍光” 。 王陶的激烈弹文后来迫使韩琦“上表待罪”, 居家不出, 此事亦成为导致韩琦最终罢相的重要原因 。 王陶曾自言当初弹劾韩琦的动机是“诚欲尊奖主威, 收还君柄, 六卿绝分晋之祸, 三家无弱鲁之强”, 表明他揣摩到神宗“不悦执政之专”的心思, 因而策划了这起以韩琦为目标的“宰相不押班”事件 。
神宗欲尽快收回下放已久的权柄, 因此与当政的韩琦有矛盾, 但韩琦是有“定策”功的元老重臣, 神宗不敢率性而为, 收权行动只能迂回进行 。 治平四年闰三月的辩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 在英宗朝, 韩琦深受倚重, 地位非常稳固, 而王安石与英宗几乎毫无渊源, 召王回京复职根本不会对韩的权力基础产生影响 。 而到了神宗朝, 在“帝初临御, 颇不悦执政之专”以及各路反韩人士将陆续回朝的背景下, 作为次相的曾公亮主动迎合神宗心意, 力主召回与韩琦有矛盾的王安石, 因而被怀疑具有“倾韩琦”的动机, 也就可以理解了 。
韩琦
王安石的两极评价及其遭遇神宗的契机
在神宗即位之初的那场辩论中, 曾公亮盛赞王安石“文学器业, 时之全德, 宜膺大用”, “真辅相之才”;而吴奎则痛斥王“临事迂阔, 且护前非”, “万一用之, 必紊乱纪纲” 。 可见曾、吴对王的评价存在严重分歧, 特别是他们对王的执政能力的预估截然相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