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二十岁的我,儿孙满堂”:Z世代“养娃热”与“娃圈”的AB面

“二十岁的我 , 儿孙满堂” , “姨姨们 , 最近有没有给孩子的漂亮小裙子推荐呀?”——以上对话并非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真正的家长之间 , 而是出自“无痛当妈”娃圈女孩们的QQ聊天群 。
在大数据时代 , 娃圈与“三坑”(汉服、JK制服、Lolita装)和盲盒手办一并 , 越来越成为年轻人为自己打上的身份标签 。 选择一种爱好入坑 , 意味着选中了一种身份认同:如果说汉服对应着一种更新的国风潮流想象 , 盲盒潮玩是这届热爱“玄学”年轻人的“赌徒”符号 , 那么“进娃坑”的选择又意味着什么呢?喜欢玩偶都叫“进娃坑”吗?假如我购买了2021的流量网红玲娜贝儿玩偶 , 也也算是入了“娃圈”吗?到底什么是“娃圈”?
“娃圈”的AB面
“娃圈”即养“娃娃”玩偶爱好者汇聚而成的圈子 , 圈子里情感和利益相交融、圈子内外交往规则有别 。
通常来说 , 娃的种类五花八门 , 根据材质、类型、大小来划分较为主流的有 BJD、ob11、Blythe、棉花娃等 。 其中 , BJD(Ball-jointed Doll)即“球型关节人偶” , 指各种拥有球型关节的精致可动人形(人偶) 。 起源于欧洲 , 曾风靡于俄罗斯 , 后传入日本、韩国及中国 。 按照人体等比例缩小的球状关节人偶 , 可以更换头发、服装、手脚和眼球、更改妆容 。 ob11则是由日本 obitsu 公司生产的没有头部的娃娃身体部件(素体) , 因高度大约 11cm, 所以命名为ob11 , 一般有三种材质的娃头可供搭配:粘土头、树脂头或是软陶头 。 Blythe(小布)又叫大眼娃 , 顾名思义这种娃娃的眼晴很大 。 质言之 , 这类型审美是一种对“完美人形”的拟仿 , 爱好者坚信 , “BJD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完美人形 。 ”
世代“二十岁的我,儿孙满堂”:Z世代“养娃热”与“娃圈”的AB面
文章图片

棉花娃娃
相较之下 , 棉花娃则与粉丝文化有更强的亲缘性 , 由棉花制成的玩偶娃流行自娱乐工业发达的韩国 , 经纪公司将明星卡通化的形象制作成10-20厘米的棉花娃 , 作为官方周边售卖给粉丝 。 国内的棉花娃圈快速发展 , 从2018年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的火爆开始 , 粉丝因追某一个爱豆而“入坑”棉花娃娃 。 发展至今 , 不仅有以偶像明星为原型的有属性棉花娃 , 同时还有无属性棉花娃这一大类 。
A面:无法get的“娃” , 狂热的“圈”
一部分圈外人对BJD娃的“无法get” , 其实是因为“恐怖谷”效应 。 随着物体的拟人程度增加 , 人类对它的好感度也会发生改变 。 当一些事物“接近人类” , 但又和人类存在差异时 , 我们会认为它是某种怪胎或畸形 , 进而产生厌悉感 , 直到近似度超过了某个水平之后 , 它才会重新令人感到亲切 。 BJD玩家有时会要求精确到娃娃脸上要能画出毛孔、肌理和血管 , 这种介乎于似与不似之间的逼真性的要求 , 会让一些人感到怪异 。
世代“二十岁的我,儿孙满堂”:Z世代“养娃热”与“娃圈”的AB面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无论是BJD作为高端娃的定位 , 还是棉花娃与粉丝经济的关联 , 都让“娃圈”被打上了“天价” “狂热” “挥金如土”等印象 。 可以说 , 每次“娃圈”进入大众视野 , 几乎都是以一种猎奇的角度、仿《焦点访谈》式腔调来被讲述 , 各式各样的选题讲的其实是同一个故事——试图挖开这一年轻亚文化圈子的种种“秘辛” , “烧钱的圈子为何让人欲罢不能?”“豪掷70万买画的‘设圈’调查”“起底天价娃圈的背后”……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