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的一切领域,都逃不过“达达主义”的碎片( 二 )


雨果·鲍尔用他的立体造型戏服为全无实用性可言的奇装异服树立了一种标准 , 一种为日后的达达运动不遗余力地企图超越的标准 。 当达达被带到柏林之时 , 个性暴君的衣橱里又多了一套闪亮耀眼的王袍:彼时 , 十一月革命遭遇了残酷镇压 , 个体的行动力与个体自决也由此成为一个紧迫的政治议题 。
02
收集世界:“达达”在拼贴艺术中
“光怪陆离的世界 , 当心!”格罗茨每时每刻都在收集手边所能得到的一切 , 他的房间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画——假如啤酒或威士忌广告 , 印着小丑、杂技演员和文身女人的马戏团海报 , 或是照片和报刊上的插图都能被称为“图画”的话 。 一位青年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也对这种由视觉上的过度丰盈而引发的迷恋进行过描绘:“千差万别的图像元素汇集在一起 , 如此怪诞的堆砌在我内心引发了一种突如其来的视觉上的强化 , 从而唤起一连串令人目眩的矛盾图像 , 并使它们变作两倍、三倍 , 以至无穷……”纷然杂陈的元素成为一种日常体验 , 挑战着一切既有的艺术手法 。 怪异的视觉交响在人的内心深处久久回响 。
一种可能的反应是对作为社会自身产物的“过剩”进行直接摹写 。 这种摹写谈不上挑衅或批判 , 而仅仅是出于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 格罗茨对这个过度丰饶的 , 蕴含着无限可能的世界有多热爱 , 他对战争年代的柏林所呈现的那种丑陋就有多憎恶 。 早在大战爆发前 , 格罗茨就已对生意人、有产者和市侩庸人的聒噪深恶痛绝 。
战争则证实了他的厌世主义并非空穴来风 。 1917年他第二次应征入伍 , 在遭遇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后 , 他对纷繁世界的满腔热忱彻底转变为辛辣的嘲讽 , 他开始向这世界展现其深不可测的黑暗 。 但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呈现这种景象?怎样才能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描绘“一块块裹在丑陋的灰布袋里的鲜红肥肉坐在希亨啤酒馆里胡吃海塞”的画面?

视觉艺术的一切领域,都逃不过“达达主义”的碎片
文章图片

《用达达餐刀剖开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纪元》 , 汉娜·霍希 。
为了找到理想的表现手法 , 格罗茨甚至临摹过儿童涂鸦和公共男厕墙上特有的“风俗画” 。 “渐渐地 , 我找到了一种像刀子一样尖锐的风格 , 对于记录我当时在一种厌世情绪支配下的观察来说 , 这是必不可少的 。 ”格罗茨回顾道 。 尽管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靠画漫画维生并乐在其中 , 但他并不想止步于简单的风格化 , 而是逐渐将自然研究作为一种修正和补充 。
1917年 , 格罗茨与赫茨菲尔德兄弟开始了一段成果卓著的合作 。 他们共同致力于发现各种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当代性的艺术手段 , 还出版了豪华精美的大开本周刊《新青年》 。 可以清楚地看出 , 约翰·赫特菲尔德是如何把自己的版面设计实验与格罗茨对驳杂现象的兴趣结合在一起的 。 第5期上的广告采用了版画形式 , 在其中重复出现且交错排列的特辑名称已流露了几分别出心裁的意味 , 第6期的整体版面设计在风格上则更为鲜明 。 赫特菲尔德采用的是一种刻意模糊了边界的四栏式版面布局 , 反差强烈的字体、摄影、广告栏、图形元素和色彩在其中频繁出现 。 翻开杂志 , 扑面而来的便是熨斗大厦的巨幅照片:一个力量与征服的象征 , 一份对美国文化的热情告白 , 一场广告的狂欢——熨斗大厦顶端斜贯一行字:广告咨询 。
为了展现自己在广告营销方面的强大实力 , 杂志还特意采用了“格罗茨专辑商品目录”这样的封面标题 。 而尾页上的广告看上去则像是赫特菲尔德把一盒装满了火车头、帆船、芭蕾舞演员、留声机、小号、骷髅头等各种花饰图案的铅字块使劲摇晃一番后 , 信手撒在了尾页的空白部分 , 接着又和必不可少的“新鲜出炉!”字样连同二十幅石版画的标题列在一处 。 位于中心的是整个版面上唯一一个被放大了的小图标——骷髅头 , 斜上方的礼帽使其看上去像是一位正在预告精彩节目的报幕员 。 相信任何一份达达主义出版物都会对这样一种非常规的版式设计心领神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