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兰多伦共生|公共艺术走进社区:塑造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 三 )


曾玉兰多伦共生|公共艺术走进社区:塑造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
文章图片

作品绘制在拆迁后地块的外墙上 , 随着时间流逝成为街道景观和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能有作品留存并与社区的生活空间有关 , 我们很高兴 。 于是 , 2020年举办的展览“异质越野”中 , 我们也留了一件作品 , 就是美术馆边的“砼亭” 。 虽然作为艺术品而生 , 砼亭已经成为了社区空间的一部分 , 和空间里的人发生着关联 。 我经常看到有人坐在那里刷手机 , 也有老人带着小孩在那里休息 。

曾玉兰多伦共生|公共艺术走进社区:塑造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
文章图片

砼亭 ,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 2020 , 多伦美术馆“异质越野”项目委约定制
当然 , 无论是使用我们提供的开放空间还是通过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 目前的公共参与还不能构成真正的“对话” , 协商式参与的部分较为薄弱 。 我们最终期待社区里的人能主动希望参与到项目中 , 提出有理有据的质疑或者建议 。
艺术介入社区中的协商式参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需要不断培养 , 美术馆或者策展人要时刻保持一种清醒、反思的意识 , 不能想着去主宰社区 。 多伦美术馆要做的就是始终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 , 鼓励公众进入 , 然后通过长期的“唤醒” , 尝试让现在比较弱且单一的公众回馈转变为真正协商式的参与 。
基于这一目标 , 2021城市空间艺术季的虹口样本展中 , 我们邀请三明治小组一起合作 , 组织了写作工作坊 , 希望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人 , 都能关注虹口、关注多伦路 , 发现、审视自己与所处空间的关联 , 记录下那段独特的记忆 。
接下来我们会与一个年轻的策展人合作 , 在刚开不久的木刻讲习所招募公众 , 共同创作关于社区、城区的历史记忆 , 并将那些故事作品呈现在美术馆中 。
也可以说我们后续的工作并只不是单单以把艺术作品和艺术项目带到社区里来展开 , 而是期待和社区、公众一起来编织关于空间、社区、情感、文化、历史的所有相关内容 , 并且让参与的人 , 包括我们自己都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 而社区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生长 ,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社区”的核心 。
澎湃新闻:在做社区相关的项目时 , 多伦美术馆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
曾玉兰:2019年在户外摆放装置的时候 , 我们跟居民做了协商工作 , 包括当时一件名为“遗址”的作品 , 它的位置会影响居民使用路边的露台 。 虽然居民有意见 , 但只要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 , 我发现他们还是非常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的 。

曾玉兰多伦共生|公共艺术走进社区:塑造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
文章图片

遗址 , 李景湖 , 2019 , “步履不停”展览委约定制
相较于居民 , 更具挑战的是与街道和管理部门的协商 。 户外装置涉及到安全、市容绿化等方面的管理 , 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 , 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实际问题 , 经过与多方的沟通 , 最终得以解决 。 2020年 , “异质越野”的户外作品更多 , 于是我们花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与相关的管理部门协商 。 我觉得这个项目从筹备到完成的过程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件“艺术作品” 。

曾玉兰多伦共生|公共艺术走进社区:塑造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
文章图片

悬竹 ,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马岛) , 2020 , 多伦美术馆“异质越野”项目委约定制
我认为 , 协商的过程是重要的尝试 , 也为未来的工作打开了更多的空间 。 通过实践 , 管理者对艺术介入社区项目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 , 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管理者意识到艺术作品可能引发的话题传播和人气 , 对于社区中人与人的联接的积极作用 , 以及对于社区的历史和文化的激活与重新塑造 。 多伦美术馆还收到了一些邀请 , 将作品带去其他公共空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