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这个美术馆“出圈“了,理由居然是“拍个窗”( 二 )


文章图片

美术馆与歌手潘玮柏的互动 , 图自@龙美术馆
从建筑、到展品 , 乃至樱花季 , 在社交平台上 , 龙美术馆可以“打卡”的地方不少 , 那么美术馆方面会主动策划一些适宜于打卡拍照的“网红展”吗?
对于美术馆来说 , 在策划展览时会考察展览的艺术性、文化性、教育性、公共性等等因素 , 会着重考量作品本身和展览的内容 。 卢辉红表示 , “如果仅仅为了吸引人流、为了达到网红效果而办展 , 对于展馆和观众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 ”
她也指出 , 即使一些展览因为某些原因成为所谓的“网红展”“打卡展” , 但艺术家在创作时 , 考虑的其实也是探索作品和艺术本身 。 她认为 , 如果因为现场效果震撼、内容丰富 , 吸引了年轻人前来打卡、发朋友圈 , 也是“意外之喜 , 不是艺术家和展馆方面办展的最终目的 。 ”

观众这个美术馆“出圈“了,理由居然是“拍个窗”
文章图片

龙·餐厅隐藏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内 , 饮品区展示着大尺幅油画《炸鸡汉堡》 , 图自@龙美术馆
比如去年7月 , 龙美术馆的“克里斯汀·迪奥 , 梦之设计师”开展 , 每天吸引四五千人前来观展、打卡 , 热度、讨论度极高 , “年轻人们想要把美好的事物拍下来 , 想要发朋友圈 ,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但从美术馆方面来说 , 首先关注的其实还是展览、展品本身的质量和呈现效果 , 而非打卡和人流量 。 “毕竟美术馆的灯光是打在作品上 , 而不是打在人身上的 。 ”卢辉红说 。
扉美术馆:
打卡型、现场型、准备型……你是哪种观众?
位于广州的扉美术馆是一家扎根广州老城区东山口十余年的当代艺术机构 。 在网友的点评中 , 除了“周末逛展好去处”“小众宝藏”等评价 , 也可以看到“非常合适拍照”“打卡圣地”的字样 。

观众这个美术馆“出圈“了,理由居然是“拍个窗”
文章图片

夜幕下的扉美术馆 , 受访者供图
扉美术馆策展经理雪莹向南都周刊采访人员介绍 , 目前扉美术馆接纳观众采用手机、相机进馆拍照 。 她观察过专门前来拍照的人 , 有些“走之前甚至都不会看作品一眼 。 有时观众还会觉得失望 , 怎么拍出来的照片没有想象中好看?”雪莹介绍 , 这一类专为自拍的“打卡型观众” , 可能会占到参展观众中的三至四成 。
更有甚者 , 她称之为“一些有趣现象”:比如曾经有一件展品 , 是艺术家将自己所写的诗揉成纸团 , 做成树花形状 , 放置在容器当中 , 展览现场会有一束灯光打在这个作品上 , 达到特殊的设计效果——“许多前来观看展览的年轻人在和作品合影时 , 会动手挪动灯光 , 让灯光照在自己的身上 。 ”
还有一类经典的“准备型观众” ,雪莹介绍 , 他们会在看展前做详尽的准备 , 知道展览包括了那些艺术家的作品 , 去提前了解这些作品相关的背景和信息 。 在真正来到展览中时 , 很快会建立起自己的观展线索和理解路径 。

观众这个美术馆“出圈“了,理由居然是“拍个窗”
文章图片

7月份 , “去你的美术馆”项目第四场活动如期闯入扉美术馆 , 意图在规范秩序与经验感受之中掰开一道裂缝 , 图自@扉美术馆_FEI_ARTS
但现实中这样的观众不算太多 。
资深博物馆爱好者方军正是这样一类观众 。 他先后参观过超过500座博物馆/美术馆 , 翻译10余本书籍——仅卢浮宫就在一趟旅程中先后前往三次 。
方军告诉南都周刊采访人员 , 自己在参观前会对参观路线规划详尽安排、对展馆资料做详细了解;参观时会拍照 , “主要是拍摄展品和介绍 , 目的在于还原当时的参观顺序、兴趣点以及感受”;而在参观结束后 , 会整理图片 , 与艺术史上的相关作品进行对比 , 或者撰写游记和相关文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