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俗文化的相关概念及教育特征的传承和教育( 三 )


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道德水平与物质文明的不相容 , 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障碍 。传统民俗文化被轻蔑地贴上了落伍和保守的标签 。然而 , 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民俗礼仪能促进道德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建设;民俗节日可以调节社会成员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 更好地融入人文教育;民间文学所包含的道德规范和情感认知;民俗格言中的德育思想;民间信仰可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道德自律……无论在古今 , 它们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意思 。
1.在民俗文化内容中 , 如许多民歌民谣、民间故事传说、风俗习惯、服饰、工艺等 , 都可以作为德育的良好教材
例如 , 在夸父的日常生活故事中 , 为了捕捉太阳 , 让它服从人们的命令 ,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夸父开始了艰难的日常生活 , 并经历了千辛万苦 , 虽然最后夸父累死了 。捕捉太阳也体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 但他却给子孙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这个故事激励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勇敢地追求目标 , 不屈不挠 , 不畏惧 。挫折需要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如谚语中的“明日明日 , 明日无数” , “少壮不努力 , 老大难过” , “一寸光阴 , 一寸金” 。一寸金不能买一寸时间” ,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 不要浪费美好的时光; “言必信 , 行必果”、“诚为金石开”、“君子言难而行”等教育要诚实 , 言行一致;另一个例子是我国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孝道记录 。文帝“亲尝汤药” , 周子禄“以饭养亲” , 汉黄相“暖枕” , 宋黄庭坚“清溺器” , 顾三国帝“跪拜父书”等 。流传至今 , 为妇女儿童所熟知的《孝道二十四经》 , 成为一代代楷模学习 。
2.民间文化具有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 使民族、家庭甚至部落和村庄能够和谐相处 , 道德准则和情感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 尊重和爱护老一辈的团结和团结 。同胞之间的博爱、生活质量等 , 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俗话说“人生大染缸” , 在浓郁的民俗文化环境影响下 , 对个人产生强烈的影响 , 对个人的道德价值观起到指导作用 。
3.民间文化具有促进个人道德建设的作用
在民间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 , 其道德行为和情感是通过参与和体验各种民间活动而形成的 , 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 , 集体观念就占据主流 , 强调团结、互助、互助 。大多数集体是最重要的 。无论何时何地 , 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 , 当灾难来临时 , 只有集体团结才能战胜困难 。是很好的教育内容 。青少年在这种强烈的精神氛围中茁壮成长 , 他们所培养的精神观念根深蒂固 , 渗入他们的内心 , 指导着他们的道德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 , 青少年完成了他们个人的道德建设 。
4.民间文化可以提高个人品德
在民间文化对个人道德价值观和情感的渗透中 , 最终提升了个人的道德境界 。这些民俗文化是各族人民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共同社会经验的凝结 , 传递着各民族的信息 。人们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定的信念 , 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传承传统文化 , 不仅要注重其具体事件 , 更要注重形象的表达 , 使精髓得以延续 , 浓缩为现代道德标准 。重要内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