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目录(图)( 八 )


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 , 依山傍海 , 山地平原交错 , 河流密布 , 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生活其中的不同人群 , 使各种自然神灵有了孕生的前提;又如“省尾国脚”长期远离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人文环境 , 使得各种信仰很幸运地躲过种种政治风暴的冲刷而得以沉积下来;而本地人口构成中绝大部分原是不同时期于境外不同区域迁来的移民 , 他们分别带来了原住地的神灵;亦农亦商或捕鱼于海等多样的求生方式 , 客观上使人们具有多样化的神灵需求;加之 , 上世纪80年代之后 ,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 , 百姓比较富裕 , 有能力为宗教事务投资 , 这就使其搞起有关活动来 , 轰轰烈烈 , 有声有色 , 从而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农耕文化“耕田如绣花”这是潮汕人做事精细性格的生动比喻 , 也是对潮汕农业最为形象的概括;潮汕靠海 , 地势平坦 , 且人多地乏 , 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变迁 , 形成了潮汕独特的农耕文化 。潮汕农耕最突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精耕细作” , 而且潮汕人把这四个字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到极致 。潮汕地区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品质 , 在长期的运作中逐步形成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等一系列耕地制度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不同的耕作方法与管理技术 , 善于开拓利用五旁地(沟旁、池旁、路旁、屋旁、堤旁)种植农作物相互间优化组合 , 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 。
同时注重优选良种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 , 潮汕人根据生产农业经验 , 总结形成了众多科学内涵丰富、文学价值高、地方特色明显的农谚 。可以从这些农业中蠡测出潮汕农耕文化的特点 。潮汕地区地跨热带和亚热带两种自然气候形态 , 在自然和人文的双重作用下 , 形成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典故等(九)潮商文化潮商是潮州商人(亦称潮汕商人)的简称 , 它是中国传统三大商帮(另两个为徽商和晋商)之一 , 其渊源可追溯至明代(如表五) , 历久不衰、影响深广 。相对其他地区的商人 , 潮商有更高的世界性声誉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公布的“2007年全球华商富豪500强” , 著名潮商李嘉诚以1794亿元资产名列榜首 , 而前200名富豪中潮商就有20名 , 占10% 。潮商是全球华商中最有影响力的族群 。表五:潮商形成历史一览表年代重要事件影响范围代表人物唐宋潮汕航海历史悠久:福建-潮州-广州航道成为潮汕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潮汕—南海西部的西洋航线(唐) , 潮汕—日本航道(宋)——明朝明实行“海禁”政策 , 潮汕海商为了生存和自身利益 , 组织海寇武装商人集团进行海上贸易东洋及菲律宾等部分南洋地区林道乾(澄海)张琏、林凤(饶平)吴平(南澳)清朝清雍正 , 红头船漂洋过海 , “潮商”问世 , 并逐渐响彻海内外;康熙四十七年(1708) , 潮汕各县在苏商号捐资 , 在苏州重建潮州会馆 , 标志着潮商开始有了完善的商帮组织 。
西南行:自南澳取西南方向 , 借助东北季风 , 经南海诸岛再西南行 , 可抵马来半岛与新加坡(即马辰);东北行:经福建、江浙而直达天津 。郑达、郑信(祖籍澄海)、沈以成、陈旭年(海阳)等明末清初1860年汕头开埠 , 是“远东‘惟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恩格斯语) , 出现第潮汕移民高潮 , 契约华工与自由移民共存控制“汕-香-暹-叻国际贸易圈” , 以泰国为中心 , 影响整个南洋地区郑智勇、张煜南兄弟、余有进、陈慈利家族、陈弼臣、谢慧如、谢易初、高绳芝等民国及改革开放前潮商对香港的国际贸易自由港地位情有独钟 , 实现了家族企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海外潮商在印支战乱期间遭受劫难 , 被迫流离 , 遍及欧、美、澳等地 , 重新创业民国时期的中国、二战后逐步在港澳影响加大、印支战乱后向世界各地扩散李嘉诚、陈伟南、庒世平、杨受成、林百欣、张恭荣、林乐文、郑晖、谢国民等改革开放至今潮商在改革开放中走出本土 , 抓住机遇 , 闯珠三角 , 入沪宁杭 , 挺进中原全世界黄光裕、李泽钜、李泽楷、朱孟依、郑通亮、马化腾、李东生、黄茂如、黄俊钦等潮商的文化特质可以用五个字进行概括:精(精打细算)、拼(冒险开拓精神)、信(讲求信义)、义(建立在同乡关系上的团结凝聚)、亲(根亲观念强 , 回报家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