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文殊菩萨转世了哪些人( 四 )


接着 , 关于饮食场景 , 敦煌莫高窟中的《宴饮图》《宴饮乐舞图》描绘的是贵族的宴会 , 场景隆重 , 纸醉金迷 。 而莫高窟五代146窟的《酒肆图》 , 则描绘了当时主要供平民大众使用的露天酒肆 。 从中可以看到不少古人的宴饮礼仪和餐具使用方法 。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文殊菩萨转世了哪些人

文章插图
▲ 宅子酒肆 五代 莫146 东壁 。 图/《敦煌民俗画卷》

不要以为 , 酒足饭饱之后就结束了 ,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没有蛀牙!古人早就意识到 , 只有口腔健康 , 才能吃嘛嘛香 。 在莫高窟五代146窟《净齿图》中:一个剃度后的僧人祼露上身 , 脖间围巾 , 右手执“嚼齿木”净齿 , 左手握盛水的净瓶 。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文殊菩萨转世了哪些人

文章插图
▲ 净齿 五代 莫149 。 图/《敦煌民俗画卷》


佛教将净齿用的器物称为齿木 , 主要用杨、柳、槐等树的枝条做成 。 齿木其实就是—次性“牙刷” , 用后即弃 。 而莫高窟196窟的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中有一幅《揩齿图》 , 说明即使没有刷牙工具 , 也可以用手指代替 。 人食五谷杂粮 , 自然要吐故纳新 , 而莫高窟中收藏的敦煌残卷 , 甚至还有《如厕图》 , 形成了新陈代谢的循环 。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文殊菩萨转世了哪些人

文章插图


住:“禅”也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在人类诞生之初 , 原始人就常常栖息在自然形成的洞穴里 , 山林中的洞窟非常隐秘 , 俗话说:“洞中方七日 , 世上已千年” , 在中国的神话里 , 神仙大多也居住在“洞府”之中 。 僧尼起居在人造的佛窟里 , 大概也希望借上几分“仙洞”的灵气 , 以便成佛 。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文殊菩萨转世了哪些人

文章插图


▲ 麦积山石窟 。 摄影/王金

相传达摩祖师曾来到嵩山的一个石洞中 , 面壁静修9年 , 由于他极其专注安定 , 飞鸟竞将达摩祖师误认为是一块大石头 , 在他的肩膀上筑起了巢穴 , 他的身影甚至印在洞中的石头上 , 近年来 , 旅游业大热 , “达摩面壁影石”、“达摩面壁洞”也应时而生 。

不过 , 僧人在洞窟中起居修行 , 确实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 石窟作为供人礼拜的寺庙 , 不仅住佛 , 还可住人 , 供僧人居住、修行、打坐的石窟叫做“僧房窟” , 这是一种围绕一个较大的中厅.四周雕凿供憎人起居生活的小型洞窟的石窟形式 。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文殊菩萨转世了哪些人

文章插图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 在敦煌城东南鸣沙山东麓 , 前临宕泉河 , 东向三危山 。 据说前秦时 , 僧人乐尊行至此处 , 忽见金光 , 状有千佛 , 遂开窟造像 , 自此直至元代 , 营造不断 。 其中第 96 窟唐代大佛 , 高 30 余米 , 气势雄伟 , 窟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九层楼阁 , 飞檐翘角、红木青瓦 , 成为敦煌的标志性建筑 。 摄影/王金

在洞窟中修行的方法源自佛教发源地印度 , 由于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气候湿热 , 雨季漫长 , 这些因素都让人心烦意燥 , 不利于修行 , 因此印度人就选择在冬暖夏凉的天然岩洞中起居、坐禅修行 , 在静谧、单调而艰苦的环境里排除一切外在干扰 , 修习禅定锤炼自己的身心 , 后来才有以人工在坚硬的山崖上开凿洞窟的做法 。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文殊菩萨转世了哪些人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