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 中国对学术不端的治理力度仍需加强( 二 )


第二种最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是玩“擦边球” 。例如,某位科学家的论文数据在很多实验中被证明是可重复的,但在论文的制作和修改过程中,由于粗心甚至懒惰,使用了非原始数据,从而被认定为捏造数据 。
最后一种学术不端行为是恶意欺诈 。例如,一些研究结果是不可重复的,不会成立,但作者故意捏造数据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这会误导学术界,甚至触犯法律,如果将某些成果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任何国家都无法完全杜绝恶意欺诈学术数据造假警示语,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基础研究中的恶意欺诈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 。
但是,前两种情况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有所改善,恶意欺诈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于前两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教育科研人员来降低发病率 。对于恶意欺诈,我们需要认真举报和处理 。
返回蒲:根据您的观察,中国哪些学术领域受到恶意欺诈的影响最大?是什么原因?
王小凡:从我比较了解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来看,中国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越来越好 。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对该领域的评价方法不符合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科学规律和性质 。自从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与普通大学合并后,医院的管理往往成为大学的附属机构 。因此,在教育部制定的评价体系下,对医务人员的评价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搬大学对教研人员的评价标准 。这使得在高校附属医院工作的医生既要治病救人,又要同时从事科研和发表论文,迫使一些医生不得不想出“方法”发表论文 。同时,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诱使医生买卖论文,从而导致一些医生越过道德底线,走上学术不端的道路 。
曾经有一个美籍华裔担任期刊主编,收到了来自中国的投稿 。结果审稿人发现论文从头到尾都是抄袭自审稿人自己发表的论文 。事件经卫生部调查后发现,作为作者的两名医生在中国一家省级医院工作,医院要求留任是发表论文 。于是,为了保住工作,两位医生冒着风险,从一家网上兜售论文的公司那里买了抄袭论文 。
在我看来,寻求职业发展的医疗专业人员没有错,但应该为他们提供正常和适当的晋升途径 。我反对医学领域“一刀切”发表论文的要求 。引导受过良好研究训练的医生开展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让其他擅长医疗的医生专心救治患者,不用担心晋升时需要满足发表要求 。论文和获得研究资金要求 。
回到公园:对于数据有问题的论文,如何判断是否是恶意造假?
王小凡:欺诈是一种主动行为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术不端事件定性为恶意欺诈 。此前,Tumor期刊有 107 次撤稿,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恶意欺诈 。如果发现文章数据有问题,作者在提供原始数据时,发现数据使用不规范或不正确,不能简单称为造假 。几年前,我担任多年副主编的 of 发现,该期刊投稿或发表的文章中约有5-6%存在数据错误或重复使用,但只有1-2%恶意欺诈 。对于前者,作者将根据我们的要求展示原始数据;对于后者(恶意欺诈),作者在收到提供原始数据的要求后往往做出否定回应,期刊会主动跟进,包括撤稿甚至通知作者所在单位和研究基金资助管理部门 。
Back to Park:除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假论文外,我们还经常听到和看到其他关于私下或公开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抱怨,例如学术领袖侵占年轻一代的学术成果,以及研究人员'故意歪曲、夸大科研成果等,你如何评价这些现象?
王小凡:我没有具体的事实依据来判断学术集团侵占年轻一代学术成果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但我认为是这样的 。但是,现在中国很多青年科学家工作出色,成绩斐然,能够脱颖而出,客观上说明这些青年科学家并没有受到学界的压制 。从论文发表情况来看,我觉得侵占科研成果的情况不是很严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