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大语文教学观也好,传统语文教学也好,就语文教学而言,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要抓住了“读”和“写”这两件事,就是好的语文教学 。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连课文都不读了的语文课,能叫好语文课吗?一个游离于文本之外,不亲近语言文字,让学生信马由缰的随意发散思维,随便乱说,能叫好语文课吗?一个让多媒体画面牵住学生的双眼和思维,黑板上一个字都不写的课,能叫好语文课吗?一个连书都不读了,拼尽全力进行强化训练,能叫语文学习吗?一个把教材、练习当做语文学习唯一的载体,能叫语文学习吗?语文教师本身都不写作,强令学生写作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能叫语文学习吗?诸如此类的泛语文现象,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文章插图
那么,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元的,复杂的,我们没办法用一两句话说明白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泛语文、滥语文现象都是没有抓住“读”和“写”这两个根本 。
关于解读文本,我向来倡导“用心感悟,不牵强,更不强加” 。但遗憾的是,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似乎都会被强行限定在教参、网络中哪些所谓专家、学者、名师既定的解读之中,而大大限制和束缚了自己和学生本身的感悟和思考空间 。
不妨去研究一下那些所谓专家、学者、名师的教材的解读,你会发现,这些解读中对课文到底“该教什么”,学生到底“该学什么”表述是大而化之的,甚至是一些套话,而对文本的分析和肢解却是实实在在非常详尽的 。
文章插图
我们习惯上用追问的方式去解读课文,一定要去追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是如何开篇,如何布局,如何结尾的?文章中一些语言有什么样的含义?等等 。当然,语文教学需要追问,需要思考,更需要品读 。但这种近乎于“刨老根”的追问和分析到底有多大的必要?语文教学中,除了费尽心机搞这些“刨老根”的追问和分析,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觉得是有的 。那就是“读”,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意会,在读中产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是情感深处的碰撞、交融,是对语言文字深度认知、领会和重新构建 。我们经常说,写文章是有感而发 。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文章竟然还有那么多的韵意,我们却给无中生有的弄出来一些韵意,是不是有点好笑?
文章插图
网络上有一则笑话:“作者说:我今拉了泡屎 。你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拉这泡屎?作者拉这泡屎的意图是什么?这泡屎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能从这泡屎中学到什么?这泡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泡屎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你是这泡屎,你会让作者用什么方式拉出来?”尽管是一个笑话,甚至还有些粗俗,但似乎是当头一个“清醒棒” 。
文章插图
在省级教学能手研修班学习期间,我曾提出:“执教中,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别人的解读,不要过度的依赖于别人解读文本的既定限制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 。而这个价值取向一个是作者的,一个是老师解读后的,还有一个是学生的 。不管是哪一个趋向,我们都不要轻易的去否定 。只要有这种趋向,语文才真正会有灵魂,教学才真正会有价值 。设计教学,是要整体去解读文本,而不可以去肢解文本,或者把文本中的某一块剥离出来单个解读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而教 。就像我们学习期间听的两节公开课,两个上课老师很可能并不清楚为什么而教,不明白课文给自己的是什么,给学生的又是什么 。如果一个老师上课仅仅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仅仅是为了别人的评价或者仅仅只为了完成既定的几个程序和流程,这其实已经是对语文本身的一种伤害,那就更谈不上课堂是生命的发展场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恋爱技巧:谈恋爱如何鉴别渣男
- 属虎的什么性格特点如何 属虎人性格解析
- 什么是爱情坎坷期?如何渡过爱情坎坷期?
- 情侣间总是小事吵架,应该怎样避免?
- 感情过了热恋期该如何保持激情
- 如何延长恋爱保鲜期?保持神秘感才能长久
- 热恋期如何把握节奏,让感情一直保持新鲜感?
- 谈恋爱的好处 女孩该如何挑选异性朋友知心
- 如何维持长期关系,避免情绪化争吵
- 异地恋怎么维持?如何将异地恋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