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彭永捷:与传统文化的隔膜“读经热”

所谓道,就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平凡的生活方式 。现在是一个需要摆脱混乱,回归平凡生活的时代 。
今天传统文化的主导存在有两个突出的层面:一是艺术性和仪式性的表现,与传统器乐、茶道、礼仪和“汉服热”的流行相对应;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智慧” 。从国学经典中挖掘出一套适应现代的世俗哲学和心理学,解释和调和现代生活的内在矛盾,因此出现了“读经危机”和“国学热” 。这两种形式存在的“传统”只是中国古典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更容易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产生共鸣 。同时,传统社会处理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的规则也似乎永远不会消失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疏远,难以从民族基因中去除 。
当代理学一直在反思和纠正现代性,试图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政治社会观念对立的局面,重建儒家价值体系 。传统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有何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儒学能提供怎样的秩序?本刊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彭永杰 。
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为什么“读经热”、“国学热”、“汉服热”等具有仪式感的传统文化学习风靡一时?系统中的值或属性是什么?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彭永捷:与传统文化的隔膜“读经热”
资料图
彭永杰:人们一般都是通过大众媒体或者视觉现象来学习汉学的对文化的理解,所以比较容易接触到一些有仪式感的东西,比如祭儒、成人礼、“国学热” ” 。这些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具有精神价值内容 。通过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阅读基本的文化经典,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传承千年的基本价值观和美德;传统文化还包括形式层面的内容 。如衣着、礼仪、饮食等,体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方式方面,传统生活方式的一个显着特点,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压力大” 。由于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古人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注重到了极致,因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形式特征的内容 。形式背后有一套精神内涵 。在传统文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与形式相比,忽略了精神内涵,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美德没有得到充分传承 。.
传统文化在今天看来是一套脱离现实生活的体系,只能作为一种超验的生活追求 。传承传统文化有两种方式 。一是文化遗产的直接传承 。这部分在美育中的作用更大,而且由于它的实用功能,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另一种方式涉及价值 。等级的继承更容易引起争议 。比如最近讨论的“读经班”,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
彭永杰:现在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热”或“国学热”,严格来说,并没有那么热 。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彭永捷:与传统文化的隔膜“读经热”
资料图
就时间而言,传统文化或汉学的流行是一个相当短暂的现象 。文化理解还很肤浅 。尤其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没有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的机制 。应该说,我们与整个传统文化还是相当孤立的 。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观还远远没有融入我们现在的生活 。
说到读经的问题,最近争议很大 。在我看来,读经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焦点,不在于读经的方法,而在于是否应该全日制读,私立学校教育或民办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机构教育分开不管孩子怎么读经,不管怎么读经,佛经,儒经,如果只是爱好,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全时阅读经文 。在我看来,读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不管强调哪方面都不是坏事,但读圣经只是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或大部分,所以我不同意全时阅读圣经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不在体制内开展,也没有专门的课程 。师资设置难以落实 。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人们经常在系统之外寻求帮助 。过去儒家教育主要由儒家学生进行,但现在儒家冷漠,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人数相当有限 。这些因素制约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