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范式转换语境_光明网(组图)

摘要: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 , 中国民俗学者从单纯的民俗事件研究转向民俗语境研究 , 强调田野调查 , 强调田野中对民俗生活的观察民俗的外部特征是 , 民俗表演和民俗 。表演的人际互动、民间表演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等的复杂关系 , 呈现出民族志整体研究取向 , 具有时空、人、社会、表演、变化 , 日常生活 。 , 说明在语境下研究民俗的学者有共同的问题、方法和学术取向 , 初步具有学术范式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民俗的范式变迁 笔者在2004年曾提到 , 长期以来 ,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基本遵循一条路径 , 即从特定的时空定位民俗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对象 。它是从特定的时空中提取和剥离出来的 , 忽略了位于特定时空的语言和制度体系 , 忽略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 人们对制度和行为的看法 , 更不用说文化与人们的关系 。创造它 。民俗文化研究的学术定位基本将民俗文化视为对“传统”、“过去”以及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文化现象的研究 。写作的方式 , 积累是脱离了具体的时空和人们的文化事件 。更重要的是 , 这种研究取向使得民俗文化仅从文献中重构其历史进程 , 将丰富而复杂的生活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的文献 , 而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传承主体的人的具体作用 。1.时空定位中民俗文化的创造与享受 。
这种超越民俗传承特定时空、聚焦民俗事件的研究范式 , 一直是中国民俗研究的主流范式 , 直到1990年代中期 。1990年代中期开始 , 民俗学界开始反思这一研究传统的问题 。高秉忠博士论文《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2 , 从“民俗”与“风俗”的角度 , 梳理民俗学基础理论的发展逻辑 , 将民俗学研究定位于生活世界 , 认为: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研究的范式转变几乎不变的是 , 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 ,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俗学者开始从单纯的民俗事件研究转向民俗语境研究 , 这与高秉忠博士论文中的理论探讨相呼应 。语境考察民俗的研究范式与以往的研究不同 , 语境研究强调田野调查 , 强调对现场民俗生活的观察、民俗表演的语境、民俗表演的人际互动、民俗表演与社会生活、社会研究范式从研究民俗事件到研究民俗语境的转变 , 表明中国民俗研究已经开始超越文化史和文学艺术领域 。 , 并将民俗生活视为一定时空内的文化传承 。从而进行了全面、全面的研究 , 呈现出民族志研究的方向 。
民族志是一种描述文化的人类学实践 , 其关键是赋予整个文化以意义3 。民俗学对民族志的研究开始摆脱传统的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范式 , 而侧重于表现和过程中的民俗 , 通过田野调查考察民俗的传承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 , 国内学者开始翻译和引进大量强调民俗语境的西方民俗表演理论、口述诗学、民族志诗学 , 以及人类学、社会史、现象学等相邻学科 。后现代文化 。批评等理论共同为中国民俗研究的范式转变提供了理论资源 。语境问题的引入代表了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从历时研究向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从静态研究向具体而动态的民俗生活研究的转变 , 以及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合背景 , 提出了民族志的整体研究方向 。一、上下文问题的由来 什么是上下文?在哲学家看来 , “语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话语、句子或词的语境 , 或语境、序言和后记;二是指话语或句子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 描述说话者和周围世界通过言语和文字符号表达的方式 , 可以推广到事物的语境中 ,  4.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