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岁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
四十二岁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鲁昭公三十二年,孔子在鲁 。
冬,鲁昭公卒于乾侯 。季孙意如立昭公弟公子宋,是为鲁定公 。
四十三岁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鲁定公元年,孔子在鲁 。
夏,昭公灵柩自乾侯归葬鲁,定公即位 。
四十四岁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鲁定公二年,孔子在鲁 。
四十五岁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鲁定公三年,孔子在鲁 。
邾庄公卒,邾隐公即位,将冠,使人问冠礼于孔子 。
四十六岁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鲁定公四年,孔子在鲁 。
孔子率孔鲤与部分弟子观鲁桓公庙宥坐之欹器,对孔鲤与弟子们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他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破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荀子·宥坐》)
四十七岁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孔子在鲁 。
六月,鲁国季孙意如(季平子)卒,其家臣阳虎囚其子季孙斯(季桓子),而专鲁政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于是馈孔子豚,欲待孔子拜谢时见孔子 。孔子不想见,打听得阳虎不在时前往拜谢,但不巧在路上二人相遇了 。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口头答应,但终不仕 。(见《论语·阳货》)退而修《诗》、《书》、《礼》、《乐》,以教弟子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四十八岁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鲁定公六年,孔子在鲁 。
四十九岁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鲁定公七年,孔子在鲁 。
二月,齐将郓、阳关二地归还鲁国,阳虎据为己有 。
五十岁公元前502年,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孔子在鲁 。
孔子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所谓“知天命”指的是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
冬,阳虎欲去三桓,谋杀季氏未遂,随入讙(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阳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以叛 。
公山不狃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因子路反对而未成行 。(见《论语·阳货》)
五十一岁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 。
六月,鲁伐阳虎,攻打阳关 。阳虎突围奔齐,旋逃亡宋国,最后逃至晋国,投赵简子 。孔子说:“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
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 。
五十二岁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 。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 。
夏、齐与鲁媾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市南) 。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为定公相礼,孔子认为“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事先做了必要的武事准备 。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斥之 。齐君敬畏,遂定盟约,并将侵占的郓、讙、龟阴等地归还鲁国以谢过 。(见《穀梁传·定公十年》)
五十三岁公元前499年,周敬王二十一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在鲁 。
孔子为鲁大司寇,鲁国大治 。据《品氏春秋·乐成》记载,开始尚疑其才,既而政化盛行,国人诵之 。(见《孔丛子·陈士义》)
五十四岁公元前498年,周敬王二十二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子路为季氏宰,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三桓)过制,请皆损之 。”(《孔子家语·相鲁》)遂将堕三都 。当时,正值叔孙、季孙之家臣侯犯和南蒯各据其都叛,叔、季二氏也支持这一主张,于是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南)和季氏的费邑(今山东省费县) 。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幸赖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二大夫率部反击,败公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驷水县东) 。公山不狃逃奔齐国 。遂堕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