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简介( 五 )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 。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六年 。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
性格其人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
愈挫愈愤
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学而不厌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
一岁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 。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 。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
二岁公元前550年,周灵王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
三岁公元前549年,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去世,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贫寒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