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

孔子简介

文章插图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 。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 。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 。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 。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 。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 。嘉继任宋大司马 。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 。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 。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
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 。《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 。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 。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 。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 。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 。七年后,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 。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 。将臧孙纪送出重围,然后重返防邑坚守 。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 。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 。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复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遂生孔子 。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十七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孔子十九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享年五十岁 。孔鲤生子孔及,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著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