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方面的“共鸣”现象?能引起你共鸣的作品都有哪些?

你这个问题,在我们【橙瓜码字】的征文学堂和【橙瓜网文】公众号有人提到过,我现在把他的回答复制过来给你看:
小说创作技巧
这一阵子常有人来信谈及创技巧问题,说真的,我自认文章写的没有大家好,创作经历也没有大家成熟,所以仅就我看过的书以及脑子里的东西整理整理与大家切磋,如有言不及义或冒昧之处望请见谅 。另,文中会多方引用一些书籍章回以作为比较范例 。
(一)你写文章会先想结局吗?
以前在留言版看到一个问题:「你写文章会先想结局吗?」
结果响应的人百分之九十都说不会,原因是1、 预先想的结局与后来写的不符合,后来干脆不想2、 文章是随想随写,因此根本没有想结局3、 故事尚在进行中,所以没有结局
曾经看过很多书籍,上面都提到,写一篇文章必须构思,收集数据,安排段落等等才能下笔写,以我的习惯,一篇不知道结局的文章实在很难下笔,我怀疑那会变成空谈或者是只能拉长整个字数而已,好像有点「老太婆的裹脚布」一般 。再者,进行中的故是不是不能拿来做文章题材,但是既然是文章总有个结局吧,如果结局与之前写的不一样,那该如何修改?而不知道结局的文章如何有个方向去前进?
因此,个人认为写文章必须有构思,收集资料,安排段落等的事前准备,如此的话就应该会有结局才对 。
(二)基本原则1、小说的技巧在表现上有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文字的问题,其中两大类为「报告式」与「呈现式」,报告式为「间接表现法」,呈现式为「直接表现法」
如:
「宫殿已造完,又要措置那些宫殿外的苍松翠伯,…… 。宫殿内要摆列的,锦帷绣襦,宝箪文紟………那一事不是剥民……」(随史遗文)
这就是作者向你做报告,文字没有力,不亲切,写任何文章应该尽量避免 。因为这彷佛在听作者的一面之词,太主观了 。
间接表现法作者重述故事,容易造成读者与书中世界隔阂 。
「梦莲的身量不高,而全身没有一处长得不匀称,在她淘气的时候像个娃娃,当她生了气,或要做正经事的时候,她很像个发育完全的小妇人,使人敬畏 。小长脸,眉目清秀…………可是,不管她是怎样善变,在她的心的深处生了根的却是慈善,正直……」(老舍)
作者用间叙述语法来介绍一个人物,评说他的外貌,议论他的个性,没有力,写的不活,像科司特说的,最坏的人物写法「平面人」,像剪纸人物,而非活拖拖整个人在读者面前活动 。
人物距离读者很远,因隔了一层障碍,这也是间接表现法最大的弊端 。介绍景物,等都由作者复述,人物的关系不能自现 。应该把脑中的记忆放述出来,变成实景 。
2、避免以总结式复述笔法胶带人物的感觉和行动如:
「他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到她,就为她的美艳而顷倒,此后几个月来,她的倩影就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
此类行文把真实的形象抹去,而代之以抽象厘出来的总结,读者只知道他为她顷倒,但是如何顷倒,如何美艳读者无法得知,这就是总结式 。
文字有两种特性,第一为实景,第二为虚象眼睛所及的实物,风景,人物,场景皆为实象,也是基础,具体的,传授到感觉里是实在的,呈现事物第一性的原来状态 。单是实像的呈现便足够引起读者的感觉,不必再加什么「美极了」,「好听的很」这些虚的形容词 。
由事物外象而即于人心感觉也是实像,如:「心头一热」,「毛骨悚然」,「心要跳出来」都是身体感官上的实在反应 。「他感到恐怖」,「他很焦虑」,「他激动起来」这些都是过滤过的文字,是由感觉再抽离出来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