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方面的“共鸣”现象?能引起你共鸣的作品都有哪些?( 三 )


说明白一点也就是一、 旁知观点:故事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第一人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二、 次知观点:让故事中的一两个人物来发展情节和问题三、 全知观点:作者似乎与人物在一起,也与一切事物在一起,这可以让作者得到最大的发挥 。
不管是哪一种,下笔之前必须将整个故事作通盘考虑,看要用哪一种才能将故事发挥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境界,而不是漫无目标下笔,这就是很多人写到一半写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
还有,同一个题材用不同的观点,你会发现写出来的味道和效果完全不一样 。
因此有几点可以在考虑时稍微注意一下:1、 塑造人物从单一观点往往会不足,入非有心无面,便是有面无心,此时需考虑用另一个角度来从新塑造2、 如要运用多重观点,那就要非常小心,除非你的功力够,否则很难成功,因为读者会搞混,如同海名威的「有与无」即是运用多层观点,可惜他失败了,就是因为看的人搞混了 。
3、 多重观点的运用不是没有成功的,有一部,那就是「红楼梦」,「有与无」和「红楼梦」的差异是在「有与无」局限在单一的「我」和「他」之间,而红楼梦人物之杂,背景之多,出面阐述故事的也不止一两个人,但是每一个都交代清楚,段落分明 。
上面说的是大方向与大格局,创作者再从中变化为小格局 。
那么,有了这些方向与格局接下来当然就是撰写了,撰写当然就需要文词,那好,文词只要认识字的都会写会用,问题是如何用的活,用的更美妙 。
「词」可分为「单词」与「复词」 。
凡单一字就能自成一词的都叫「单词」,如:啊!喔!哦!等等 。
「复词」就比较复杂了,不过大约可分为三大类,「组合式」「联合式」「结合式」
组合式如:白猪=白色的猪,教室=教学的房屋联合式如:牛羊=牛与羊,简单=简和单都是形容结合式大都以造句方式呈现:吹牛=吹为动词牛为助词,等等 。
在上述三种方式里如何灵活运用于遣词造句中就是要讨论的重点了,也是大家写文章时所必须面对和突破的 。
就组合式而言,常常是连带着比喻来增加其灵活,如: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杜甫)
日脚为日与脚组合再加上比拟法
2、「太阳斜西沉没了…… 。一列黑齿般罗列的群峰,那彷佛是一只蹲伏在绿色云层下的怪兽…… 。想吞食那落山的太阳…… 。」(司马中原)
将背光面的山比喻成黑齿的怪兽,这就是组合和比喻的方式
3、「小儿小女们在海边脱的光光,在浅水的海滩跟浪舌游戏………」(孟东篱)
浪舌,浪与舌头,再运用联想比拟,变成「像舌头一样微微卷着的浪」,如此的话不是更传神吗?
4、「那种梦一样蒙蒙白的雨怕什么?……他随着呵呵笑起来!」(杨照)
梦雨就是梦一样的雨,像梦一样飘忽迷蒙 。
5、 嘴如刀利,可称为「刀嘴」
「一把刀嘴,世人落在他的口里,都别想超生!」(白先勇)
据此类推,创作者行文挥洒便有无数的组合,这一点可一个人喜好与习惯创作 。而且全凭个人的联想力去发挥 。
6、「这雨越下越老成,水点惯连做丝,河面上向出了痲瘢似的水涡… 。」(钱钟)
雨下成丝不稀奇,大家都常用,但是把河面下成痲瘢可真是联想得太好了 。
以「泪」造词除了「泪珠」「泪海」还有什么?还有「泪花」「泪河」「泪蛋」
7、「唤起雨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周邦彦)
8、「声如镇雷破山,泪如顷河入海」(刘义庆)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