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昨天刚写的一篇分析,直接附上:
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自播出以来,就受到广大观众的诟病,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有87版《红楼梦》珠玉在前的原因,但对于我等《红楼梦》研究解读者而言,不喜新版红楼的核心原因在于剧中破绽甚多 。
笔者今日谨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来对新版《红楼梦》中的诸多细节纰漏进行探究,以供诸公赏析斧正 。
林黛玉见贾母之疏漏“林黛玉进贾府”那天,她的行走路线是值得注意的,我们先看原著所叙:
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婆子们都已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内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环,便忙都笑迎上来说:“才刚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第3回
不了解《红楼梦》建筑方位的读者,很容易忽视这一点,一言以蔽之:林黛玉跟随众婆子去见贾母时,走的并不是正房门,而是从后厅绕过来的 。87版《红楼梦》设置的情境就很符合这一点:
【老版《红楼梦》和现在版红楼梦差距很大吗?】而新版《红楼梦》则忽视了这一点,林黛玉直接就从正房门进来,一进来当头就撞见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另外,《红楼梦》原著中,进入西边角门后,换“三四个十七八岁的小厮”当轿夫,可新版红楼中换成了几个婆子抬轿子 。
纵观新版《红楼梦》全剧,基本上就是照抄原著,很少有改编,甚至连剧中画外音都是直接照着原著文字来读,可“照瓢画葫芦”未成,反落得个“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结果,《红楼梦》原著细节不胜枚举,新版红楼在照抄时,明显没有抓住这些细节,仅仅照抄了个皮毛 。
黛玉自叙病情,语境大错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因为担心会露怯,所以言行格外谨慎,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但曹公却给她安排了一个自由发挥的桥段,即林黛玉讲述了癞头和尚度化她的故事: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 。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得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 。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第3回
这个情节很有意思,非细心读者难窥其中妙处 。众人询问林黛玉的病情,黛玉本可以继续秉承“不敢多说一句话”的原则,简短敷衍以“我从小就生病,一直吃药未断”即可,可她却侃侃而谈,讲了长长的这么一个故事 。
更为关键的是,“癞头和尚”之事并非林黛玉亲身经历,故而言谈中称“我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脂砚斋明显也看到了这一点,故批云:文字细如牛毛!三岁上,尚未能记事,故云“听说”,莫以为亲闻亲见 。
问题来了,癞头和尚之事既非黛玉亲眼所见,自然无甚深刻印象,仅仅停留在“听说”层面,如何却当着贾府众人的面,这般滔滔不绝地讲出来?盖因黛玉虽怕露怯,但终非怯人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什么《周易》至今无正解?
- 周易八卦与方术的关联《周易》是理,方术是方式
- 红楼梦写的什么?
- 《红楼梦》为何叫红楼梦?
- 为什么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人设不讨喜,甚至让人“恨”?
- 《说岳》中,岳飞不许报仇,可最后自己吓死了皇帝,这该怎么说?
- 中国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典型地方性——《陈旉农书》
- 易经的版本取舍为探讨《周易》之象、数的原意
- 《康熙字典》在网上成为热词,隐藏的却是和盲目跟风
- 1 《四库全书》类医著的纸质印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