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文化倾向纵观当代散文创作,余秋雨的作品可谓独具特色( 四 )


余秋雨:文化倾向纵观当代散文创作,余秋雨的作品可谓独具特色
为什么讲课和他们命运的跌宕起伏 , 让余秋雨感叹不已? 《流放之地》中东北流放者的痛苦 , 为何让余秋雨如此心疼? ……不为别的 , 因为它们是人类文化命运的象征 , 代表着一种文化人格的丧失和沉沦 。余秋雨在这里写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命脉 , 关注当代中国健全文化人格的重建 , 因为余秋雨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研究人类文化思想史的学者”很长一段时间 , 我对文化批评能产生什么不感兴趣 。无序的杀伤力并不陌生 。”
[3](P97)余秋雨期待当代中国文化人格的自我觉醒和自我重塑 。
尤其可贵的是 , 余秋雨在漫长的山间文化之旅和冥想中找到了“有声有色”的人格 。比如苏东坡 , 比如刘宗元、朱熹、李冰 , 甚至还有朱达、徐伟等人 。但同时 , 他也发现无法获得完美意义上的自我健康 , 不仅因为知识的深度和身体的愉悦始终处于相互疏离的状态 , 更重要的是历史现实和历史现实中的人格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 余秋雨认为 , 看任何东西都会有矛盾的一面 , 需要挖掘 。挖得越深 , 就会越感动 。生活如此 , 文学亦如此 。当余秋雨带着这种无可奈何的清醒理性认识和悲剧意识回归现实时 ,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可能正在趋向自给自足和重塑 。这可能是余秋雨系列文化散文所倡导的“精神道场”的终结 。
参考文献:[1]王安忆.一个重大的属灵情节[N].新民晚报 。1993.4.15 。[2] 于秋雨.山居笔记[M].上海:文汇出版社 , 2002 。[3]余秋雨.于秋雨文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2004.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