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难经》及《黄帝针经》中说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 ) 此处的“阳气”指的是“元气 (清气 ) ” 。“脾胃气虚”,导致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若结合《素问·通评虚实论》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句话来看,这里的“阳气”是“精气”,“精气”的不足或受伤属“虚” ; “阴气”是“邪气”,“邪气”的有余或旺盛属“实” 。《脾胃论》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脾胃论·阴阳升降论》) 天在上属阳,是无形而清,“清气” (“元气”) 属阳,应升浮而顺其“轻清”的特性;地在下属阴,是有形而浊,“浊气”属阴,应沉降而顺其“重浊”的特性 。“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 。” (《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 这里的“真气”即“元气 (清气) ”,脾胃受伤,不能行“升清气,降浊气”的职能,令清气不升反降,浊气不降反升 。“若天火在上,地水在下,则是天地不交,阴阳不相辅也,是万物之道,大易之理绝灭矣 。”(《内外伤辨惑论·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 而“脾胃”这种不能“升清降浊”,就有如天地不交、阴阳不相辅,可以影响人身万事万物,而导致百病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陆---从虚实与升降两方面去看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意义及其如何令全身各处为病,具体可以从“虚实”与“升降”等两方面去认识 。
“虚实”方面,由于脾胃失去“升清气,降阴浊”的职能,脏腑经络失去“元气”的滋阳,在精气不足与受邪下而各处为病 。在此的“邪气” (或“阴气”) ,可以是内生的如“湿土之气溜于脐下,肾与膀胱受邪” (《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心火旺则肺金受邪”(《脾胃论·脾胃胜衰论》) 或“病之所起……末传寒中 (阳气虚极而阴气盛) ,肾水反来侮土”等;也可以是外感的如“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燥金受湿热之邪”(《脾胃论·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另外,《脾胃论》引《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胃论·饮食伤脾论》 ) 酒食过多、冷热不调、或过食生冷硬物等,都可伤脾胃之气,其一令脾胃不能化水谷,而不司升清气、降浊阴之职; 其二是饮食不消,致湿、痰饮、米谷肉食、寒或热等邪气在胃肠而为病;其三是在谷气不升及酒热或热邪相助下,令阴火增而为患 。
至于“升降”方面,需要结合“阴阳”与“清浊”去认识,具体则可从“阳气”(元气 (清气) ) 不升与下 (溜) 泄 ; “阴气”不降与上升等4方面来探讨 。正如前文引《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所言 : “胃气一虚,脾无所禀受(元气) ,则四脏经络皆病 。”“脾胃气虚”,不能升清气,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都不得禀受“元气”,其一令一身皮毛、血脉、肌肉、筋骨、空窍、经络、脏腑等都因此而气少血亏,难以司其职能,甚至出现五脏气机混乱 (不升反降、不降反升或升降太过不足等) ; 其二令六腑六阳经因“元气”不足而不能成就人身四时有序的变化规律; 其三是人身各处因“元气”不足而易于受邪 。
“元气 (清气) ”下(溜) 泄,是清气不升于阳分,而反下陷于阴分 (下焦、大肠、肝肾、或附着于有形之中 )。“有形之中”包括“脾土” ( 因本乎地,地属浊阴) (《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阴血” (《脾胃论·论饮酒过伤》 ) 及“血脉” (《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等 。正如前文引《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所言胆、小肠与三焦分别禀受天之风气、热气与天一之气而生,风气、热气与天一之气 (属火) 俱属阳,具有“升浮”的特性,若脾胃不能发挥升清气的职能,则可令此三者失职 。故这里所说的清气不升,除了脾胃以外,也包括了胆、小肠、三焦等元气的不升 。清气不升或在下,其一可导致飧泄肠僻 (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泒,如溉桶涌出也) 。其二、可化为“阴火”为患 。“元气不行,气化为火 。”(《脾胃论·阴阳升降论》 ) “胆”“小肠” (此二者并称为“温热生长之气”(《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 、“三焦”(下焦元气生发之根蒂) 、“心”(君火)及“脾胃”等,在脾胃受伤,元气不足下,这些脏腑的元气不得升发,而下陷(伏) 于脾(土) 或血脉之中,化而为火 。由于脾(土) 或血脉属阴浊而有形,因此李东垣称此火为“阴火”,属于“阴气”之一 。“阴火”在脾,可进一步伤脾胃的元气,令其不能行升清气的职能,而导致“谷气下流”;“阴火”在血脉,可伤血,令“血虚发躁”(《脾胃论·肠僻下血论》) 或“血虚血涩”(《脾胃论·调中益气汤》) 另外,“火”具有“炎上”的特性,在一身元气不足及脾胃不能行升清气职能的情况下,“阴火”可以沿六阳经上冲,影响上七窍、腠理皮毛、四肢、上焦 (心肺) 等人身属阳之处,致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四肢发热(《脾胃论·脾胃胜衰论》) 甚至“燎于周身”(《脾胃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等 。而这种“阴火”上冲或炎上,属于“阴气上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周易起名字真有那么神奇吗
- 《昆虫记》得出了什么结论?
- 《鹊桥相会》的做法-香辣味其它工艺菜谱
- 《黑猫警长》带来了哪些影响?
-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很好,有个疑问,为什么翻译成《放牛班的春天》这个名字?
- 《猛兽侠》战斗力倒数五名的战士分别都是谁?
- 《来自星星的你》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 《爱的迫降》有哪些打动你们的细节?
- 修罗武神歌词修罗武神?
- 《吐槽大会》是真的吐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