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三 )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肆---脾胃的升降作用促成人身发生四时有序的变化规律
“六腑之气外无所主,内有所受 。感天之风气而生甲胆……风、寒、暑、湿、燥、火,乃温、热、寒、凉之别称也 。”(《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风、寒、暑、湿、燥、火,乃温、热、寒、凉之别称也”说明了人身与天地一样,也有“春、夏、秋、冬”等四时的变化规律与特性,而这变化规律,与“六腑”有关 。按《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及 《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所言: 胆,风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气;小肠,热也,主长养周身之阳气; 大肠,燥气也,主津;小肠,(暑) 热气也,主液; 三焦者乃下焦元气生发之根蒂; 膀胱,寒,主润泽之气; 胃者,(湿) ,乃能生化万物 。六腑各禀风、寒、暑、湿、燥、火之气而生,在人身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令人身展现出四时变化的规律 。“五脏外有所主,内无所受 。谓无所受盛,而外主皮毛、血脉、肌肉、筋骨及各空窍是也 。” (《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而上 述所说人身四时变化的规律,是透过皮毛、血脉、肌肉、筋骨、空窍等展现出来 。这些规律,受到了“五脏”的支配,按〈脾胃论·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所示,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 。至于脾,正如前文所言,居于四时之末而支配四时 。“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 。六腑者,在天为风、寒、暑、湿、燥、火,此无形之气也 。胃气和平,荣气上升,始生温热 。温热者,春夏也,行阳二十五度 。六阳升散之极,下而生阴,阴降则下行为秋冬,行阴道为寒凉也……五脏之气各受一腑之化,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 。”(《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六阳”指的是“手三阳经”及 “足三阳经”六经脉,这六经属阳,具有“升散”的特性,流经人身头面、四肢及腹背等,分别与“六腑”相连系,“五脏”透过“六腑”,再经由手足三阳经,令皮毛、血脉、肌肉、筋骨、空窍等在不同时段展现出温、热、寒、凉 或生、长、收、藏的规律与特性 。至于“阴道”指的是 “手足阴经”,具有“降收”的特性,能令以上四时的规律或特性的作用趋于静止 。因此“四象”在人身的延伸意义,可以理解为人身万事万物 (如皮毛、血脉、肌肉、筋骨、空窍等) 四时变化的规律或特性,而此规律,是由“五脏”支配,透过“六腑”,并经由“十二经脉”来完成 。“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 。”“胃气”的强弱与否决定着“五脏”与“六腑”之气是否充足,进而人身发生“四时”有序的变化规律或特点 。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伍---脾胃病的总病机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因饮食失节,起居不时,妄作劳役,及喜怒悲愉 (惧) ,伤胃之元气,使营运之气减削,不能输精皮毛经络 。”(《脾胃论·罗天益后序》) 罗天益是李东垣的弟子,他把东垣有关“内伤脾胃”的原因总结为饮食、起居、劳逸及情志不节等,而所伤的是“ (脾) 胃之元气”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 ) “脾胃”是人身的“太极”,“脾胃”受伤,则“清气”不出,且不能行“升清气,降浊气”的职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