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二 )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贰---清气就是元气,能令人身各部得以发挥各自的职能与作用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清气也……阳气 也……分而言之则异 ,其实一也,不当作异名异论而观之 。”(《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此句与《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的“天气”及《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的“一气”意思一致 。人身的各种“气”,都只是“元气”更具体的别名,随着其所在的部位及作用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 。“在人则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荣气荣养周身,乃水谷之气味化之也 。”(《脾胃论· 阴阳升降论》) 而人身的“元气”就是“清气”,是“水谷 的精气”透过“脾胃”转化而来的 。而同样作为“脏腑”,“脾胃之气”也是“元气”之一 。因此“元气”即是“清气”、“荣气”、“胃气”、“阳气” 。“元气”分布全身,令人身各部如腠理、九窍、四肢、五体、五脏、六腑等得以发挥各自的职能或作用 。至于“血”,是“元气”转化“津液”而成,属阴,为有形质之物(“元气”属阳,是无形的) ,具有维持神明、荣四末、养血脉、润皮肤、肌肉、 筋、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等作用 。“脾全藉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十二神守职,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窍通利,外邪不能侮也 。”(《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 脾胃平和,气血自然充足,周身得以荣养,而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而皮毛、筋骨、九窍不病 。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文章插图
叁---两仪的延伸意义为脾胃升清气与降浊气等2个作用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环无端,惟脾无正行,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 。四季者,辰、戌、 丑、未是也……戊土,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应之 。”(《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 在“十天干”与“五行”的对应上,“戊己”与“土” 相应,“戊”属“阳土”,“己”属“阴土” 。“脾胃之气”旺于四季之末即辰、戌、丑、未,故兼有四时“四气” ( 温凉寒热) 及“五味” (辛甘酸苦咸) 的属性 。换句话说,“脾胃之气”因兼有其余“四时”的特性,而具“升、降、浮、沉”之用,正如戴思恭在《推求师意》所总结 : “土兼四气,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备在其中 。”
“万物之中,人一也,呼吸升降,效象天地,准绳阴阳 。葢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 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 (《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水谷入“胃”熏蒸腐熟后,成为“精气”(即“清气”或“元气”) 与“浊气” 。“脾胃”一方面行升浮的作用令“精气”上归于“肺”,透过“肺”宣发及肃降的职能令“精气”得以输布至全身; 另一方面行沉降的 作用令“浊气”下行,至“大肠”传化为“糟粕”,最终排出体外 。“清气”是阳气,为无形象天,故脾胃行春夏之令,是顺应“清气”其“轻清”的特性;“浊气”是阴气,可转化为糟粕,糟粕为有形象地,故脾胃行秋冬之令,是顺应“浊气”其“重浊”的特性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惟水与火耳 。火者阳也,升浮之象也,在天为体,在地为用;水者阴也,降沉之象也,在地为体,在天为殒杀收藏之用也 。其气上下交,则以成八卦矣 。以医书言之,则是升浮降沉,温凉寒热四时也,以应八卦 。” (《内外伤辨惑论·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因此,“脾胃”有序地“升浮”与“降沉”,才能成就人身万事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