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是道教还是佛教 城隍

什么是城隍?什么是城隍?城隍 , 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 。 他是冥界的地方官 , 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 。 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 , 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
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 城隍本指护城河祭祀城隍神的例规 , 形成于南北朝时 , 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 , 宋代列为国家祀典 , 元代封之为佑圣王 。 明初 , 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 , 分为王、公、侯、伯四等 , 岁时祭祀 , 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 。 明太祖此举之意 , “以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 , 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 城隍由护卫神变为阴界监察系统 , 道教因之而称城隍神职司为剪除凶逆 , 领治亡魂等 。

城隍庙是道教还是佛教 城隍

文章插图

城隍庙哪个城隍城隍庙 , 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 , 为《周宫》八神之一 。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 , “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 , 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 。 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 , 都有神在 , 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 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 , 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 , 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
全国有许多“城隍”庙等 , 有谁知道“城隍”的本意和出处?※「城隍」的由来
「城隍」这个名词最早的文献记载 , 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复於隍 , 勿用师」;《易经》中又言:「城复於隍 , 其命乱也」 , 在这裏所说的「城」是指「城廓」、「城壁」、「城墙」 , 「隍」则是「城堑」 , 指城外护城的壕沟 , 也就是指「护城河」 , 「城隍」的意义就是防守城池的护城河 。 其意是指如果城墙倾覆时 , 是为乱兆 , 为政者应应息武止戈 , 不可穷兵牍武 。
《梁书.陆襄传》中也曾记载陆襄曾率领城中百姓官史一起修城隍的事情 。
在《礼记》中则记载:「天子大蜡八 , 水庸居其七」 , 句中即说明了古时的天子有八种重大的祭祀活动 , 此蜡祭包含「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昆虫」等八类 。 郑玄注:「水庸 , 沟也 。 」 , 《陔余丛考》巻三十五:「水则隍也 , 庸则城也 。 」 , 所以城隍是由「水庸」神演化而来 , 由城池的守护神而变成了城市的守护神 , 在周朝天子就有祭城隍的仪式 , 所以「城隍神」在当时就是一种「建物神」 , 人们将城隍视为保护地方的守护神 。
在上古时代 , 只有天子可以祭祀城隍 , 当时祭祀的方式只筑土坛 , 并无塑神像或建庙 , 且每年有春、秋二祭 , 清孙承泽撰的《春明梦余录》中说:「芜湖城隍庙 , 建於吴赤乌二年(西元239年)间……」 , 是有关城隍庙中最早的记载 。
清代赵翼所写的《陔余丛考》中说到:「《北齐书》的〈慕容俨传〉有记:「城中有神祠一所 , 俗号城隍神 , 公私每有祈祷 。 」可见在南北朝时代 , 民间就有了城隍爷的祭祀行为了 。
到了唐代以后 , 城隍已渐变成冥神 , 并具人格化了 , 祭祀城隍神更为普遍了 , 韩愈、李商稳、张说、张九龄、杜牧等文人都有撰祭城隍的文章 , 主为祈雨、禳灾的祭祀行为 。
五代的唐愍帝清泰年间 , 城隍爷地位更高了 , 被封为王爵 , 各地尊称为「城隍爷」 。
到了宋代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 。
元代文宗天历年间 , 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信奉城隍爷 , 传说中这和朱元璋未当皇帝前 , 曾宿身於土地公庙有关 , 而城隍爷更是土地公的顶头上司 , 故特别推崇 , 故封京师城隍为「帝」 , 开封、临濠、东河、平涤四地城隍为「王」 , 各府城隍为「威灵公」 , 各州城隍为「绥靖侯」 , 各县城隍为「显佑伯」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