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行属性和颜色,黑色五行属土还是水

薛元明
今日立冬 。 “天水清相入 , 秋冬气始交 。 ”秋去冬来 , 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 。 古往今来的书画印中都有表现“立冬”主题的作品 , 如敦煌出土的汉代简牍、王羲之《冬中帖》、王铎《澹圃山房阔》 、石涛《仿米山水图》、吴昌硕手札等等 。 深秋 , 万物安静地飘落、沉眠、潜藏 , 只愿冬天就这样开始走向更深的时光 , 不知不觉地与来年的早春邂逅 。
自古多情人易悲 。 花开一季 , 人活一生 。 人生如同四季 ,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 , 理当如此 。 人生须和季节一样分明 , 遵循自然规律便能心态平和 , 得以安然 。 再是严寒的季节 , 也得学会让心情安暖舒适 。 落花翩翩 , 却不尽寂然 , 因为有墨香、书香相伴 , 可以思接千载 , 驰骋万里 , 沿着古碑帖的幽径 , 流连砚田无边 。 执笔为念 , 默书数行 , 用心灵去触摸李白的《上阳台》 , 用深情去感悟苏轼的《寒食帖》 , 难得有一份惬意 。 生活是嘈杂的 , 生命却是孤独的 。 时间的地老天荒 , 尘世间的万种风情 , 都是心灵深处最隐秘的希冀 。 黑白世界中 , 大小粗细、方正圆斜、浓湿枯淡 , 相映成趣 。 这些发自内心的墨痕字迹 , 乃是一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
西汉 敦煌马圈湾简牍
这枚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 , 其实是一份出关“申请书”——“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 , 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 , 夫訢为千秋燧长 , 往遗衣用 , 以令出关 。 敢言之 。 ”“元康”为西汉宣帝年号 , “十月壬寅朔甲辰”即公元前65年十月初三日 。 当下辛丑年立冬 , 恰好也是十月初三 。 也就是说 , 这件汉简面世 , 已经整整2086年 。 这位女子的丈夫在玉门关外值戍 , 她在立冬前请求出关 , 为丈夫送御寒衣服 。 适逢辛丑立冬 , 目睹这件汉简 , 虽然暌违两千余年 , 却仍能感受到亲情、爱情之美 , 嘘寒问暖 , 一如当下 。 时间仿佛凝固了数千年 。
现代人有再熟悉不过的纸本和电子日历 , 其实古代也有按年月日干支顺序排列的“日历” , 使用者们会记录重要事件或者行程 , 当时叫做“质日”或“视日” 。 海曲汉简《汉武帝后元二年视日》上记:“十四 。 丁酉、丙申、乙未 , 夏日至居郭门一(日) 。 甲午、癸巳、壬辰、丙辰、乙卯、甲寅、癸丑、壬子、立冬、辛亥、癸卯、壬寅、辛丑、庚子、己亥 , 戊戌冬日至居户一日 。 天汉二年城阳十一年 。 庚辛甲酉亥子不可秩息 。 ”从这件汉简可以看出 , 天干地支之间 , 留有长段的空白 , 留出来用以填写需要办理的事情 。 历史典籍中最早出现的节气纪录 , 是《尚书·尧典》的“四仲中星” , 即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 。 春秋时代 , 产生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 与“二分二至” , 合称“八节” 。 海曲汉简《汉武帝后元二年视日》中残存了春分、夏至、立秋、立冬等属于八节的名称 , 乃是中国历法中节气演变的见证 。
西汉 山东日照海曲简牍《汉武帝后元二年视日》
汉代是强盛之极的大一统王朝 。 汉代书法乃至整个汉代艺术因此而呈现出拙朴雄大的气势 , 展现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 这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 承载了强大的民族精神 。 历代王朝越往后 ,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融合” , 涵盖各种元素的融和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汉代及这之前的艺术 , 无疑更为纯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