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李伟荣.夏含夷与易学研究——兼及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 )


学术观点李伟荣.夏含夷与易学研究——兼及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章插图
《出土<易经>》
夏含夷深入研究帛书《易经》是在其出版后,当时出版社邀请他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他注意到其他与《易经》相关的出土材料,如王家台的《归藏》和阜阳易等 。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再加上他对马王堆帛书易和上海简帛易等的研究,构成2014年出版专著《出土<易经>》的主要内容 。
4
夏含夷的翻译及其思想
夏含夷的翻译思想集中体现在翻译实践中,而他的翻译实践主要就是帛书《易经》的英译 。他的翻译思想可以概括为遵循学术翻译,其采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是直译加注 。夏含夷对《周易》的翻译部分采用直译的方式,基本体例是: 左边的一页是帛书《周易》和通行本《周易》,包括卦画、卦名、卦序、卦辞、爻位和爻辞; 右边的一页是帛书《周易》的英译,顺序依次是卦序、卦名、卦画、卦辞、爻位、爻辞 。对《易传》部分,他也采用直译的方式,但未将帛书本和通行本加以对照,只是将帛书本翻译出来 。对于有不同理解的文辞,则书后用注释形式加以解释,试举两例说明 。
从表1可见,夏含夷基本采用直译的方式 。翻译时,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是通行本《易经》(也称传世本),如果出土的帛书《易经》本身在意义上是自洽的,那么他就按帛书《易经》原文翻译; 如果在意义上不自洽,或意义不完整,那么他会参考通行本,并按通行本翻译 。必要时,他在书后以注解形式对一些差异加以辨析和说明 。譬如,在“键卦”中,他对9处做注释: 键、享、浸、泥、鯩、翡、尚、抗和迵,因为这9处与通行本不一样,却在意义上自洽,这对读者更好地认识古本很有价值 。
夏含夷曾经表示,对于中国上古史,我们既有新的问题,也发现新的资料,这些新发现的资料能影响我们的问题; 反过来,我们的问题也能影响这些资料,因为在中国古代,在文本还没有固定下来的情况下,抄写者也是作注者,作注者也是抄写者,两者会混在一起 。抄写者在抄写的过程中,对经文会有自己的解释,某个字应该是什么意思,他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抄写,这就可以影响到经文,类似意见同样可在夏含夷帛书《易经》译本的“翻译原则”中看到 。
学术观点李伟荣.夏含夷与易学研究——兼及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章插图
夏含夷在“翻译原则”中提到,翻译中国早期写本时必须时刻注意“语音通假”问题,因为写本中都是有意义的同音字符,但标准意义在不同语境中却明显毫无意义,如果译者坚持按写本的原样译出,也就是说,他认为每个字符代表标准书写系统中习惯相连的一个字,那么译者肯定无法正确地处理这一文本,而且语音通假可能使译者不能任意改变这一文本,它要求译者要调和这两个极端而达至“中庸之道”,如此他才能按誊写者的意图来再现这一文本 。
学术观点李伟荣.夏含夷与易学研究——兼及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章插图
马王堆帛书《易经》英译
夏含夷指出,因为帛书《易经》有其对应的通行本《易经》,所以人们只要将帛书《易经》和通行本《易经》对照,便会马上发现对应字符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尽管不确定,但我们完全可以假设: 这一字符代表通常与其有紧密关联的字符; 如果不匹配,译者就得从不同的字符(意义)中加以选择,甚至要再三阅读才能确定 。夏含夷借助通行本《乾卦》的“飞龙在天”和帛书本《键卦》的“翡龙在天”加以说明,帛书本“翡龙在天”中的“翡”就是通行本“飞龙在天”中的“飞”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