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特周易与周原——兼论易卦起源的数学依据及其产生形成的地域问题( 二 )


1991年4月,岐山县京当乡政府在凤雏村西沟边修公路时,在一座长方形竖穴式周墓挖出了一个铜方鼎和一个铜簋 。其鼎高26厘米,口长20.8厘米,口宽14.8厘米,腹深10.5厘米,重4.5公斤 。腹内壁铭文上部刻有“ ”,可释为“六一七六一六”,其卦画为“ ”,属《周易》巽下坎上卦,即第48卦,卦名为《井》 。1950年扶风县云塘村出土的父乙方鼎铭文“父乙”二字之上也缀有“六五五”三个数字符号,其卦画为“ ”,属单卦《巽》⑤ 。 
2008年冬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周公庙前东南侧的一个西周建筑垃圾坑中发掘出土卜甲共7651片,其中有字的688片,计1600字,这些卜辞除记载了“王季”、“文王”、“王”、“周公”、“毕公”、“召公”、“叔郑”等重要人名和周、沣、新邑、商、毕、崇、繁、蜀、微等重要地名外,还发现数字八卦约20个 。因资料尚未公布,不得一一细述 。

于少特周易与周原——兼论易卦起源的数学依据及其产生形成的地域问题

文章插图
(二)岐山出土蚌饰所见八卦卦画图象
八卦卦画是指八卦的八个卦形,每个卦形由“─”和“- -”两种符号组成 。这些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叫做爻,一长横代表阳爻,两短横叫做阴爻 。每个卦由三个爻组成,阳爻和阴爻可排列组成八种卦形 。它们的卦名依次叫做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分别代表天、水、山、雷、风、火、地、泽八种自然现象或物质 。这八个单卦两两互相重叠,变而生成六十四卦 。
1992年9月,在岐山县帖家河村周初两座古墓葬中,曾清理出珍贵文物50余件,其中四枚蚌饰上的刻画就是八卦卦画图象的原形 。第一枚上刻的是“ ”,当是震卦卦形;第二枚上的刻画不太清楚,似是“”,当是兑卦卦形;其余两枚上的刻画相同,均是“ ”,这是乾卦卦形 。
岐山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少敏1993年2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在出土的周代文物上发现八卦卦画图象尚属首次,对进一步探索《周易》,打开这座神密的殿堂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⑥ 。

于少特周易与周原——兼论易卦起源的数学依据及其产生形成的地域问题

文章插图
过去,我们在商周甲骨和青铜器上发现了数字八卦符号,这是对古文字研究的重要贡献 。可是在周代文物上是否有过八卦卦画图象,这仍然是个谜 。郭沫若先生生前就说过:“殷周典籍以及古器物文字,如卜辞与金文之类,丝毫也没有表现着八卦的气味 。八卦的卦形最好拿来做图象,但青铜器的图象中尽管有不少神秘的花样,而却没有一件是利用到了八卦上来的⑦ 。”岐山出土文物上的这些八卦卦画图象,拨开了笼罩在《易》学上,特别是八卦研究上的团团迷雾,为研究易学发展史提供了科学依据 。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八卦卦画是用阳爻和阴爻来表示八卦卦形,数字八卦符号是用一、五、六、七、八、九等三个或六个相同或不同的数字组成八卦,其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二者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用来表示自然界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 。

于少特周易与周原——兼论易卦起源的数学依据及其产生形成的地域问题

文章插图
(三)易卦起源与中国古代数学
1976年,发掘岐山县京当乡凤雏甲组宫庙基址时,在其东北部及水管道内共清理出西周陶丸86粒,最大直径2.2厘米,最小直径1.5厘米,其形状呈浑圆,表面光洁,大小均匀,制作精细,煅烧坚硬,有的还夹有细沙,分别为桔黄、青灰两种颜色 。1984年,原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刘亮和珠算史专家李培业先生先后在《珠算》杂志发表文章,认为陶丸属西周陶珠,是我国最早的珠算工具⑧ 。这一说法十多年来一直无人反对 。刘亮因此还在日本的一家杂志上获奖 。1996年12月,中国珠算协会珠算史专业委员会,邀请部分考古专家在岐山县召开专门会议,对这批西周陶丸进行了鉴定和研讨 。会议认为,西周陶丸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属古珠算——游珠算的算子、算珠或算筹 。因这批陶丸分黄、青两种颜色,于汉代《数术记遗》记载的“两义算”关系至为密切 。从而把珠算史的起始时间从汉代上溯到西周初期,提前了一千多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