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开来我作福是哪三个数字,数字三八是什么意思( 四 )


作为一个帝王 , 耍一腔子恻隐 , 满肚皮仁义 , 这正是儒家的理想与期望 , 元璋也实在不能不应付这种环境 。 有一天 , 元璋同大儒宋濂讨论古兵书《黄石公三略》 , 寻章摘句 , 边释读 , 边发挥 , 兴奋地讲给宋濂听 。 讲到一个段落 , 宋濂说:“《尚书》二典、三谟 , 帝王大经大法 , 靡不毕具 , 愿殿下留意讲明之 。 ”元璋只好说:“我非不知典谟为治之道 , 但《三略》乃用兵攻取时务所先耳 。 ”[(22)]不过 , 由此可以看出 , 元璋对许多兵学经典相当熟悉 。
《四书》《五经》徐祯卿说:“太祖于军中喜阅经史 。 ”这可以找到许多佐证 。 先说《四书》、《五经》 。
元璋与《大学》的关系 , 首见于《明太祖实录》卷6 。 元至正十八年(1358) , 元璋攻克金华 , 儒士范祖干手捧《大学》求见 。 说:“治道不出此书 。 帝王之道 , 自修身齐家以至于治国平天下 , 必上下四方均齐方正 , 使万物各得其所 。 ”元璋接下去说道:“圣人之道 , 所以为万世法 。 吾自起兵以来 , 号令赏罚一有不平 , 何以服众?武定祸乱 , 文致太平 , 悉此道也 。 ”[(31)]表明元璋对《大学》五书有相当领悟 。 建国后 , 《大学》成为帝王之学的必读书 。 洪武三年(1370)二月初一 , 学士宋濂、待制王袆等进讲《大学》 , 至传之十章 , “有土有人” , 元璋发挥道:“人者 , 国之本 , 德者 , 身之本 。 人主有仁厚之德 , 则人归之如就父母 。 人心既归 , 有土有财 , 自然之理也 。 ”[(32)]洪武五年 , 元璋对儒臣们说:《大学》 , 平治天下之本 , 岂可舍此而他求哉!”[(33)]洪武二十三年(1390)七月初二 , 又有记载:“上御谨身殿 , 观《大学》之书 。 ”同时发挥意蕴道:“《大学》一书 , 其要在于修身 。 身者教化之本 。 人君修身而人化之 。 风俗岂有不美 , 国家岂有不兴?苟不明教化之本 , 致风俗陵替 , 民不知趋善 , 流而为恶 , 欲长治久安不可得也 。 ”[(34)]这就不但是熟读了《大学》 , 而且很象是一个借端阐释的理学家 。
元璋对《论语》几乎是有暇必读 。 至正二十六年(1366)他命地方官访求古今图书 , 藏之秘府 , 以供阅览 , 并对詹同说:“吾每于宫中无事 , 辄取孔子《论语》观之 。 如‘节用而爱人’ , ‘使民以时’ , 真治国之良规 。 孔子之言诚万世师也 。 ”[(35)]
元璋与《孟子》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 至正二十六年(1366)他与国子博士许存仁等讨论用人时曾说:“《孟子》言 ,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其间必有名世者’ 。 三代以上纯乎道德 , 三代以下杂乎霸术 , 其间虽有名世之臣 , 要之如皋、夔、稷、契、伊尹、太公者鲜矣 。 ”许存仁对曰:“主上圣智神武 , 今群贤毕出 , 佐隆大业 。 稽之于昔 , 自宋太祖至今 , 当五百年之数 , 定天下于一 , 斯其时矣 。 ”[(36)]这是把孟子当作一个神秘的预言家来尊奉的 。 至正二十七年(1367)四月 , 在白虎殿看到他的儿子们读《孟子》 , 对许存仁说:“孟子专言仁义 , 使当时有一贤君能用其言 , 天下岂不定于一乎?”[(37)]他还引据《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话 , 举用富民[(38)] 。 但是 , 在开国之后 , 却对《孟子》“君视民如草芥 , 民视君如寇仇” , “民贵”、“君轻”之类的话极为反感 。 洪武五年(1372)他边读边骂道:“使此老在今日 , 宁能免耶?”时逢上丁日祭祀孔子 , 便命令罢除孟子配享 , 刑部尚书钱唐以死相争 , 又加上天象异常 , 才勉强保留了孟子陪吃冷猪肉的资格[(39)] 。 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 , 元璋还是命令刘三吾对《孟子》进行了删节 , 共删除“辞气之间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 。 “自今八十五条之内 , 课士不以命题 , 科举不以取士 , 一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 。 ”[(40)]对《孟子》的肢解和愤愤 , 自然显出了元璋的专制 , 但也看出他对《孟子》沦肌浃髓地了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