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之人更为陌生打一生肖,耐人寻味打一动物生肖( 二 )


而且 , 吃瓜子需要闲适的心情 。 吃瓜子的人一定是闲人 , 吃瓜子的心一定是奢侈品 。 从《赠瓜子》、《金瓶梅》等小说的场景来看 , 都是在太平盛世 。 只有在和平年代 , 人们才有闲情吃瓜子 , 父母间的八卦才短暂 。 否则贫困家庭吃不饱饭 , 没有心情吃瓜子 , 也没有闲钱买 。 因此 , 吃瓜子的习俗也反映了社会稳定和家庭繁荣 。 因此 , 这种休闲小吃对于欢迎朋友和庆祝节日是必不可少的 。 瓜子如果去壳放好 , 可以不去壳直接吃 , 但是看起来很平淡 。 吃瓜子真的是一种大众化的情怀 , 是当年味道的缩影 。 邻居、亲戚、朋友不一定要吃一顿好的 , 但是瓜子一定要吃 。
历史上的瓜子 , 无非就是葵花籽 , 南瓜子 , 西瓜籽 。 其他瓜子不能批量生产 , 也不能当零食吃 。 然而 , 向日葵和南瓜都是美国作物 , 起源于美国 。 它们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才传入中国的 。 它们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是在16世纪上半叶 , 也就是明末嘉靖年间 。 一种新作物从引种到推广 , 从观赏到食用 , 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即使是一种作物的成功引种 , 也很可能是多次引种的结果 。 一种作物的价值被学者注意到并记录下来 , 在社会上流传了一段时间 。 所以 , 从南瓜和向日葵中脱颖而出 , 成为主流零食之一的南瓜子和葵花籽 , 一定是清朝以后很久的事情了 。
p>事实也正是如此 , 根据文献记载 , 最早记载葵花子可食的是康熙(浙江)《桃源乡志》:“葵花 , 又名向日葵 , 色有紫黄白 , 其子老可食 。 ”最早记载葵瓜子售卖的是《植物名实图考》:“(向日葵)其子可炒食 , 微香 , 多食头晕 , 滇、黔与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 。 ”也是在晚清的事了 , 开始售卖不代表成为流行零食 , 而且记载也只能反映滇、黔一带的情况而已 。 最早记载向日葵大规模栽培的记载是民国(黑龙江)《呼兰县志》:“葵花 , 子可食 , 有论亩种之者 。 ”向日葵在清代也依然主要作为观赏性植物 , 开始规模栽培了 , 也说明了葵花子已经开始流行了 , 而且清代自始至终 , 葵花子食用及售卖的记载也并不多 , 偶有记载诸如“子生花中生青熟黑可炒食 , 香烈甚于瓜子” , 可知“葵花子”和“瓜子”在清末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 而且 , 向日葵在方志中多是归为“花属”、“花类”等 , 其子粒也应该是“花子”而不是“瓜子” , 后来葵花子的异军突起 , 或是因为好吃或是因为好嗑或是因为收获方便 , 葵花子后来居上 , 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休闲果品 , 在今天更是反客为主 。
再看南瓜 , 南瓜子要比葵花子流行的早些 。 最早南瓜售卖的记载同样是《植物名实图考》中的记载 。 但是晚清以来 , 南瓜子可食的记载非常之多 , 远超葵花子 , 较早的记载如咸丰(贵州)《兴义府志》:“郡产南瓜最多 , 尤多绝大者 , 郡人以瓜充蔬 , 收其子炒食 , 以代西瓜子” , 同治《上海县志》:“子亦可食” , 同治(浙江)《湖州府志》:“子亦可炒作果”等 , 此外 , 记载如“(南瓜)子白色佐茗酒 , 产金川者贵 。 ”“南瓜……子炒食尤香美 , 款宾上品也 , 茶房酒舍食者甚多 , 而宾筵则必以陕西之瓜子为贵 , 忽近图远良可慨矣 。 ”“(南瓜)子 , 市人腹买炒干作食物 , 终年市于茶坊酒肆 , 人竞买食之 。 ”南瓜子流行程度均可见一斑 。
综上所述 , 葵花子和南瓜子虽然也是瓜子中的一员 , 但是在社会上流行却是近代以来的事了 , 南瓜子大概从晚清开始流行 , 葵花子大概从民国时期开始流行 。 那么明代以来就已经流行的嗑瓜子习俗中所说的瓜子是何物?不难推测 , 必是西瓜子 。 也就是说前文列举的众多明清时期瓜子的历史与习俗 , 多是指的西瓜子 , 西瓜子单独支撑了长期以来的嗑瓜子习俗 , 即使在葵花子和南瓜子成为常用零食之后 , 地位依然超然 ,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 葵花子和南瓜子的流行原因之一是作为西瓜子的替代品 , 因为嗑瓜子的习俗已经很普遍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