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指的是什么生肖,鱼指的是哪个生肖( 五 )


通过这条文献 , 大家就知道宋代的黄浦是南北向的 , 河流的起迄点只能是推测 。 现在一般认为就是现在黄浦江的闸港到龙华一段 , 这一段正好都是南北向的 。
宋元时期的上海浦 , 就是现在黄浦江从龙华到外滩一段 。 明代文献的记载是明确的:弘治《上海志》:“上海浦 , 在县治东” , 上海县治没有变化 , 就是现在黄浦区老城厢 。 正德《松江府志》:“上海浦即大黄浦下流合江处” , “江”指吴淞江 。 其他的文献也记载的很明确:明代《三吴水利录》《吴中水利全书》《三吴水考》等水利书中载大德八年、泰定二年开吴淞江 , 都是东起“黄浦口”;金藻《三吴水利录》:“况黄浦不独为淞江之害 , 而南又为东江之害 , 盖其中段南北势者乃黄浦 , 至北反引淞江迤逦东北达于范家浜以入海者 , 又名上海浦 。 ”我们现在外滩这一段的黄浦江 , 就是历史上的上海浦 。
元代的黄浦和上海浦有多少宽?弘治《上海志》有记载:“至元、大德间 , 浦面尽一矢力” 。 汉人的弓箭 , 射程大概就是70米左右 。 所以传统的观点认为原来的黄浦江宽度是70米左右 , 不宽 , 仅仅相当于现在的苏州河市区段的宽度 。 但是这个估算是有疑问的 。 汉人不习惯用射箭这种方式、以箭程来丈量距离 , 游牧民族习惯用这种方式 , 常见的有“一箭之遥”或“一箭之地”等词语 。 这是发生在元代的事情 , 应该理解为蒙古人用箭程丈量的结果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美国学者陈学霖研究以后认为蒙古人好的弓箭 , 即大拽弓 , 一箭的射程为300~500米左右 。 这个数字和现在的黄浦江平均宽度相合 。 因此 , 宋末元初现在市区段的上海浦或者黄浦也好 , 已经是比较宽了 。
旁证也有一些 。 南宋末年在上海这个地方设立市舶务 , 专门收海舶的税收 , 海船可能有从日本来的 , 主要是从沿海地区两广、福建、浙江来的 。 如果说上海浦还是很窄小 , 那么海船进不来 。 这是一个证据 。 第二就是前面讲到的大德三年 , 任仁发治水时 , 上海浦记载已经很深了 。 第三个是延佑七年袁介写的《检田吏》诗:“谁知六月至七月 , 雨既绝无潮又竭 。 欲求一点半点雨 , 不啻农夫眼中血 。 滔滔黄浦如沟渠 , 田家争水如争珠 。 数车相接接不到 , 稻田一旦成沙涂” 。 旱灾时的黄浦“如沟渠” , 正常的情况下是“滔滔黄浦” 。
范家浜 , 明初经过人工疏浚的只有这一段 , 就是今天从外白渡桥、陆家嘴至复兴岛一段的黄浦江 。 瓜泾塘就是闸港以西一段黄浦江 , 明代方志地图上画的很清楚 。 横泖泾 , 米市渡往西横泖泾 , 现在这个名称在地图上还有 。
黄浦江最北面从今复兴岛汇入长江的一段 , 是吴淞江的河口段 。
过去认为 , 明代以前的吴淞江是从今天杨浦区的虬江往东 , 沿浦东新区的高桥港一线 , 向东入海 。 这个说法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从明代一直到现在 , 黄浦江流入长江之口 , 为什么叫吴淞口?按习惯应该称黄浦口或黄浦江口 。 其次 , 高桥镇以北的地方 , 从明代到民国年间为什么叫江东?这个“江”肯定不是长江 , 吴淞江流经高桥镇南 , 肯定也不是黄浦江 , 因为明代只称“黄浦” 。
1963年在高桥乡 , 发现宋代人的一个墓碑 , 碑文上写着 , 葬于所居昆山县临江乡青洲之原 。 “青洲”这个地名 , 为揭开“江东”之迷提供了线索 。 北宋吴淞江以南是华亭县 , 吴淞江以北是昆山县 , 南宋嘉定年间析昆山县东部置嘉定县 。 因此 , 北宋时候那里还是昆山县的一部分 。 “洲” , 一般都认为指沙洲 。 我的理解 , 随着浦东的逐渐成陆 , 使得吴淞江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沙洲 , 后来才与南面的陆地相接 。 就像现在长江口有横沙岛、长兴岛 , 一开始也是沙洲 。 在宋代或者宋代之前 , 吴淞江口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沙洲 , 最晚到南宋嘉泰年间已经有人居住于此并葬于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