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有喜指什么生肖,满怀欢喜指什么生肖



腊月 , 年关将至的时候 , 张孟臣离开位于石家庄的家 , 坐飞机前往海南 。
张孟臣的老伴早已习惯他与众不同的行程:别人过年往家奔 , 他却要去南繁——海南三亚试验田的大豆要熟了 , 他得过去收获 。 老伴默默帮他收拾衣物 , 他自己则把要吃的药装好 。 收拾停当 , 他带着行李 , 走出家门 。 街上的红灯笼洋溢着温暖的光 。 他给在上海的女儿打了电话:“爸爸要去南繁了 。 ”女儿在电话里柔声叮嘱:“爸爸 , 一路平安 。 ”
而对于张孟臣的家人来说 , 南繁是一个熟悉的词 , 连老家的老母亲都晓得 。 每次临走前 , 张孟臣都要打电话告诉老家的弟弟:“过年回不去了 , 告诉咱娘 , 我去收豆子了 。 ”
六十六岁了 , 还要南繁 。 对于担负粮食作物种子培育重任的农研人来说 , 南繁就像生活的一部分 。 张孟臣相信 , 农研人只有贴近土地这个“第一现场” , 才能精准掌握数据和信息 。 这是对工作的负责 。
张孟臣与他培育的大豆 。 农科 摄
张孟臣与他培育的大豆 。 农科 摄
一路向南 , 一路减衣服 。 到了海南 , 进试验站 , 放下东西 , 吃了药 , 换上防晒的长袖 , 戴上草帽 , 张孟臣迫不及待地拄上拐 , 进田里转一圈 , 像多年不见的亲人一样摸摸田里的豆荚 , 估摸着大豆的收成 。 远远近近的椰子树 , 多少年都立在这里 , 也仿佛像熟人一样和张孟臣打着招呼:“老朋友 , 您又来啦!”


张孟臣负责的是大豆 。
张孟臣负责的是大豆 。
大豆又称黄豆 , 古代叫菽 , 起源于中国 , 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 在作物中地位重要 。 然而过去几十年里 , 国产大豆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 , 还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 优良的国产大豆品种 , 正是张孟臣年复一年 , 在南繁中孜孜以求的 。
张孟臣的南繁之路 , 从1982年大学毕业就开始了 。 他生在河北衡水湖畔的农村 , 从小在衡水湖边长大 。 祖父是革命烈士 , 家中兄弟姊妹七个 , 他是大哥 。 因为家中壮劳力少 , 日子过得很紧巴 。 他至今记得 , 当年奶奶牙不好 , 过年就想吃顿豆腐 , 家里却没有黄豆 , 无法满足心愿 。 他父亲认准没有文化不行 , 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 考入河北农大 , 从此立下农研报国的志向 。
中国人喜欢吃豆类食品 。 在外读书那些年 , 张孟臣每次过年回家 , 看到村里人辛苦一年 , 普通人家也只有过年才能做一次豆腐 , 心里很不好受 。 他问乡亲们 , 说是没有好种子 。 奶奶对他说:“臣啊 , 你上了大学 , 好好研究 , 这么好的地 , 怎么就打不出豆子?”张孟臣年轻气盛:“奶奶 , 我一定能培育出好豆种 。 ”
话说出去了 , 实现却很难 。 大豆有个“怪脾气”:再好的种子 , 换个地方 , 产量就容易变少 。 产量上去了 , 蛋白质和油分又容易降低 。 要培育出高产优质且适应性好的大豆种子 , 磨的是大豆的“脾气” , 耗的是研究者的心血 。
南繁试验田中的大豆 。 农科 摄
南繁试验田中的大豆 。 农科 摄
大学毕业后 , 张孟臣被分配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粮食作物 , 主研大豆 。 说是研究人员 , 但在外人看来 , 更像是穿白大褂的农民——从种到收 , 天天待在地里 , 守着种子发芽生长 。 张孟臣的爱人说他:“你对大豆比对我和孩子还亲!”他跟爱人解释:“农业研究数据一旦不准确 , 损失的不单单是种子 , 还有农民的信心 。 中国的大豆历史悠久 , 还要花外汇去进口 , 我得给咱中国人争口气!”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